前几日夜里,小区不知什么原因停电了。不能看书,不能看电视,不能上网,百无聊赖,思绪像空中飘浮不定的云,没有电,没着没落的,好像缺了点啥东西。总之什么都不能干。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年少时没有电的乡村生活。
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当时煤油好像几分钱或是一毛多一斤,计划经济时代,下地劳动每天大队里记工分,大部分农村人没有收入,都是指望“鸡屁股”买煤油。因为条件差,即使煤油灯人们也舍不得点,能少点点时间尽量少点点,都是趁着天亮早早做饭、吃饭。只是家里有初中毕业生,才肯下“血本”,一是能长时间的点煤油灯供孩子们学习,二是给将要参加中考的孩子们煮个鸡蛋吃,补补脑子,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老人、病人、坐月子的女人才又资格吃鸡蛋。由于煤油含碳高,只要点上一个多小时煤油灯,整个脸上、鼻孔里熏得全是黑的。
没有电,一般人们早早吃了晚饭干啥呢?冬天天短,太阳落山早,人们就早早钻进被窝睡觉,虽然枯燥无味,但人们却习以为常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夏天最好了。天长又热,除了老人早早睡了,房顶、场院、大街上成了大人们、孩子们乘凉的好地方。半村人聚集在那里,特别是小伙伴们相互嬉戏玩耍,摸瞎子、顶拐拐、分班打仗或者学那些年轻人练几下拳脚、推推石碾……玩得精疲力竭,躺在地下时,铺着厚厚一层麦秸杆,翘起二郎腿,双手放在脑后,仰望着晴朗的夜空,数着一眨一眨的星星,有时在月圆的时候,看着皎洁的.月亮,想像着月亮中的嫦娥和玉兔,听那大人们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那种惬意是现在躺在席梦思床上也无法比拟的!
当时人们最大的愿望是吃饱穿好就心满意足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是不敢奢望的。如今,将近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村里家家翻盖了新房,高大宽敞,土屋变成了砖房,纸糊的木头窗变成了明亮的铝合金、塑钢窗;电扇、电视、电话、手机进入了每个百姓家里,有条件的还用上了沼气、地暖、空调,还接入了互联网,年轻人劳作之余上网看看新闻、玩玩游戏、聊聊天已成为农村人们夜生活的一部分。
大同地区,不仅有火力发电,而且最近几年又增加了清洁能源风力发电,将来有了太阳能发电,即使在每年的用电高峰,也不会停电了,前几年的拉闸限电也成了历史,好长时间没有停电了,突然的停电,让我的思绪回到了没有电的年月,想起了和父母一起早早摸黑睡觉享受那份亲切和温馨,和当年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那种痛快欢畅……过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来电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上网、看书、看电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却找不到停电时那种回味儿时的甜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