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云冈石窟领带佛介绍

云冈石窟领带佛介绍

佛的正装与现代流行的西装领带,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观是从第五窟开始的,窟内的释迦牟尼佛像17米高,据说是云冈石窟最高的一座。佛与人高低比例有八倍之多,加之居高临下的俯视,让人有一种因渺小而产生的颤栗与震撼。真不知如何描写这些佛像,知识贫乏得找不到参照的依据,倒是想起了林徽因在散文《山西通信》中一段描写,那些佛脸上“一片平静,几百年来没有动过感情的,在那一闪光底下,倒像挂上一缕笑意。”为此,似乎得了点灵感,开始注意佛的表情,特别是眼睛。在其他地方见到的佛像,眼睛大约都是千篇一律的微闭,俯瞰众生,似乎如此才显佛高于一切的神圣。我想,虽为蝼蚁,我们却也都是上帝的产品,未必轻贱到哪里去。云冈的佛,眼睛都是睁着的,像我们一样,想要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站在他们的面前,有如站在尊师和家长面前,哪种尊重与自省是自我的,不是外来的。

感悟了佛说真谛的弟子,其表情如此生动,让人为石窟雕塑艺术的感染力而震撼。

走进第18窟,佛祖正在讲经,侧壁上雕有两个聆听的弟子,其神态让人叫绝!其一,似乎一瞬间领悟了佛说的真谛,便如醍醐灌顶,喜悦之情不能自禁,双手扪胸,作拍手鼓掌状;另一,则心领神会,含笑不语,默默欣赏和咀嚼着佛说的玑珠金言。同在感悟的喜悦之中,一个开朗,一个内敛,两人性格跃然石上。在第16窟看到高13.5米的佛祖身着“褒衣博带式佛装”,说白了,就是扎着一条当下最为时尚的领带,不知西方人什么时候把这种服饰学去的。

总忘不了佛面带微笑的慈祥目光,总觉得想要与千年前的人们说些什么。

看过所有的佛窟,最后来到了云冈石窟代表的大佛前。朋友几次催促都不想离开,转身就看见大佛慈祥地望着自己,似乎在问:“走了,不想说些什么吗?”我便双手合什,说了句:“一定做一个好人。”

1600年过去了,这些雕塑的着色还是那么鲜艳。

掀开这片绿色的帷幕,石窟的半壁山崖矗立在面前,原不石窟掀开山崖是想象中青黛如铁般的巨岩,一片淡淡的黄土色,似乎向想象淡淡黄土人们诉说着1600年历史终将风化成土的无奈。但,山崖依然1600 山崖无奈显得高耸无比,不知是崖壁上开凿的洞窟,或者窟内高达洞窟开凿崖壁近二十米的佛像,让山崖增添了高大的气质;还是人们那增添山崖高大高不可测的信仰,让这里的一切令人仰视。

这边石柱撑起的石窟,年代大约在辽代或更久远。

沿山崖壁开凿的洞窟大约有19个,一公里长,窟内并不深开凿崖壁公里,空间足以容佛或站或坐,每个洞窟内雕琢的石像为三世洞窟足以石像佛,释迦牟尼佛位中央,左右两厢为东方药师佛,西方阿释迦牟尼西方东方弥陀佛。

大同的佛

原来只知云冈石窟在山西,孰不知云岗就在大同。老哥说石窟老哥不知:“那是你不知道而已。”听罢,自愧无知,这个世界不知道世界无知知道的事情多着呢。

两排耸立的图腾柱让人想起了北魏时代

从大同坐车到云冈石窟也就几十分钟的路程。刚上路时,分钟石窟路程心里犯嘀咕:曾有朋友去过石窟,回来讲周围的环境很糟犯嘀咕石窟环境,大有不值一去的口气。一路上,窗外掠过的只有绿色,掠过绿色窗外不是一般公路上一排树木飘过的一抹绿色,而是成片树木而是绿色一般堆积起来的厚重和浓郁,让人觉得好像是江南的哪一片园厚重好像江南林。路上除林木见不到一处民房,大同的朋友说,这也属路上朋友林木于景区治理的一部分。渐近石窟时,我们的车停在了一个一部分石窟我们广场附近。走进广场,耸立着两排高大的图腾柱,基座四基座高大图腾面镌刻着人物和动物浮雕,形象笨拙且生动、古朴,让人人物动物浮雕自然联想到北魏拓跋人建的那个国度。

广场上这个弧形的石壁上镌刻着皇帝出行的场面,从石壁石壁皇帝场面侧面的斧凿的痕迹,让人误以为这是出土文物呢。

石柱、石壁均是现代建筑,不用说这是抵达云岗石窟的前石窟石壁石柱奏,果然,广场后面还有水榭、庭院……也还都在完工前后面果然广场的建设中。这些现代建筑加上后面缀的一个小绿色生态园这些后面现代,让石窟的出现加了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悬念,那绿千呼万唤悬念石窟色也是为后来见到的大佛添了一份静谧与庄严。看来,我见到后来静谧那位朋友来访的时候,这一切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