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时期,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当时人们的生活相当艰苦。
那时,我刚刚上小学二年级,正处于懵懵懂懂的年龄。记得是在夏季的一天,外婆、父母带我们兄妹5人去市里。至于是去干什么,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我们全家是走着去的。我们家住在原露天区平山街,也有许多人管这叫栗子沟的。
之所以走着去,可能是为了省车票钱吧。那时候坐电车的票价是8分钱。外婆、父母肯定是要买票的。我的身高也超过了一米二,因此也不能免票。只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是可以免票的。如此计算下来,坐电车就需要有4个人买票,费用是0.32元。可能是为了省下这些车钱吧,大人们才做出了走着去的`决定,我是这么猜想的。
从家里出来,走到栗子沟电车站。然后,顺着电车站的边缘,下到西露天矿大坑的第一道盘。接下来,就是沿着弓形的铁道线,一直朝着市里的方向走去。天上的太阳炙烤着矸石,脚底都有些发烫。我和弟弟妹妹们,跟随着大人们的脚步踟蹰前行。直到走出西露天矿大坑,前面不远就是矿务局电车站的桥洞子了。过了这座桥洞子就是矿务局医院,到了这里,就到了人们常说的市里了,这段路程大概要走40多分钟。
在市里,至于逛没逛商店,买没买东西,已经没有了印象。倒是中午时分全家在大来饭店吃了一顿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时,市里的饭店不是很多。如果能在市里的饭店吃顿饭,过后那都是向人们显摆的资本。大来饭店在咱们抚顺也是赫赫有名的一家老字号,可当时哪知道这些啊!饭店的人很多,我们进去时,已经座无虚席。只见外婆和父母都站在快要吃完饭顾客座位的后面,人家刚离座就得赶紧抢上前去占座。待我们全家依次座定,父亲让我们给他占着座位,又忙不迭地去收费的窗口交费。那时,在饭店吃饭光有钱是不行的,还要准备粮票。如果出门去外地,吃饭时还需要全国粮票。
那顿饭,仅仅是每人一碗面条。每碗0.25元,三两粮票。尽管如此,我们全家人还是吃得津津有味。我不知道吃的这碗面条,是挂面还是手擀面,反正是挺香的。
那时候,管上饭店叫下馆子。这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也是够奢侈的了。我想,当年外婆、父母,肯定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这顿饭总计花了2元钱,2斤4两粮票,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下馆子。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现在,粮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的生活也已发生了质的变化。酒楼饭店更是星罗棋布,下馆子已是家常便饭。而且美味佳肴随你品尝,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舌尖的需求。我经常感叹时代的变迁,真是今非昔比啊!
在家里,我也经常下挂面或是做手擀面吃,却再也吃不出当年那碗面条香喷喷的味道来了。老字号的大来饭店和那碗香喷喷的面条,深深地烙印在我童年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