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200年前江南苏州城里,有着人世间最美的爱情

200年前江南苏州城里,有着人世间最美的爱情

第一次接触《浮生六记》,是在人教版的语文书中,《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的《童趣》一文,寥寥数语,一个天真活泼的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

当时的感觉,“浮生六记”四个字作为书名,太美了!

很好奇缘何“浮生六记”,何谓“六记”,长大后寻了原书来看,方知“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而所谓“六记”,乃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可惜,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憾事!

这本书是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

作者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工诗画、散文。

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这本书是以作者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略一翻阅,便觉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

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后世曾有人评价此书,言“执笔愁肠千转,性灵摇荡,不逊震川先生之‘亭亭华盖’,写人静水深流、润雨无声,即曹公雪芹立于前,亦不遑多让,是自传,更比小说动人。是实事,却如春梦无痕。”并非过誉。

据说,果麦最美、最经典的书之一,就是《浮生六记》。

在东方卫视的阅文超级IP盛典上,作家和明星云集。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演员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书籍。

当主持人曹可凡问到胡歌时,他只说了一本:《浮生六记》。

胡歌说,选择这本书,是源于《大江大河》里非常感人的一场戏:在剧里,雷东宝成功收购了电线厂之后,第一时间去自己心爱的妻子宋运萍的墓前,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而大部分的时间,雷东宝都在回忆他与妻子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样真挚的情感,让他想起了《浮生六记》里的沈复与芸娘。

胡歌认为,在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之外,我们也可以多去寻找一些生活的小确幸,因为真正的幸福,其实藏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

不仅仅是胡歌,在2016年,汪涵也曾表示《浮生六记》是他首推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

打动汪涵和胡歌的,除了《浮生六记》中点滴的生活细节,还有超越了物质的生活美学,和那段平淡却真挚的爱情。

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有很多种: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

“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这是三毛和荷西的爱情。

当然,还有王小波遇到他的李银河:“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句“遇见你,就遇见了全世界”也足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而沈复和芸娘的爱情,深藏在200年前江南苏州城里,那是人世间最美的爱情!!!

作为本书的女主角,沈复的表姐、爱妻、终生女神陈芸(芸娘),她的光辉,远远盖过了丈夫。

市面上众多版本的《浮生六记》,最钟意的莫过于林语堂先生的英译本。

这是林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他自称前后易稿不下十余次,在英国的杂志发表后颇受推许。

在书的前言中,林语堂称芸娘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我想,若搞一次民选,从历史上的女子中选出“心中最理想的妻子”,恐怕芸娘会斩获桂冠。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今世不能,期以来世”,得妻如芸娘,夫复何求!

站在男性的角度,芸娘的“可爱”,很大程度上在于满足了男人对一个完美妻子的所有幻想。

她虽不秉倾国倾城之姿,但“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也算楚楚动人,我见犹怜了;

她温柔沉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

事上以敬,处下以和;

她小有才气,通诗书,精女红,但是才气又不会大到像李清照一样让丈夫自惭形秽的地步;

她颇具情趣,能陪丈夫品月赏花,谈今论古,可以让男人过一把“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瘾。

她能安贫乐道,生活艰辛时毫无怨言,甚至在自己病中也要赶制绣品以做生活开资,丈夫要与友寻幽探胜把酒对诗,她就拔钗沽酒,烹蔬为炊。

她对公婆简直是愚孝,她为婆婆代书无端受婆婆指责,又受公公误会责骂,而她却丝毫不辩解,道是“宁受责于翁,勿失欢于姑也。”

公公想纳妾,她就极力物色,引起婆婆不快,她又赶忙写信给丈夫,托人早些将女子带回 ;

她宽容大度,极力为丈夫觅一“美且韵者”的小妾,然相中者被有钱人抢去,她竟然因此而致大病…

在那“轩临峭壁,飞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的苏州,这对理想主义的小夫妻虽然贫穷却能苦中作乐,把小日子过得平淡闲适,这样的妻子可遇而不可求!!!

可惜,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贤妻,却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失欢于公婆,身体孱弱,年仅四十一岁便离世。

因为陈芸的早亡,这对夫妻的爱情与婚姻,令人羡慕的同时,也令人惋惜,琴瑟和鸣廿三载,到底没能***白头!

其实,沈复和芸娘当初的结合,简单得近乎纯粹:乾隆40年,13岁的沈复跟着母亲去外婆家,在那里,他人生第一次见到了表姐芸娘。

芸娘眉清目秀、娇弱动人。

只需初见,便已倾心,沈复发誓此生要与她结为伴侣。

爱情这事,往往就是从冲动开始,到婚姻结束。

沈复也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的勇气,他向母亲说:“我此生非芸不娶。”

母亲也喜欢芸娘,脱下金戒指递给芸娘,婚事便就此订下。

其实,他们很般配,沈复18岁,芸娘也是18岁,沈复比芸娘小10个月,却没有少年夫妻的磕磕碰碰,两人的婚姻“棋逢对手”,定了终生——

他们在处世态度上棋逢对手。

芸娘刚嫁入沈家,拘泥多礼,不爱说话。

沈复生性爽直,不拘小节。

他常逗芸娘笑,慢慢芸娘性格开朗起来。

少年沈复常与朋友高谈阔论,年少气盛,爱说几句大话,而芸娘坐在旁边,会顾及沈复面子,小心提醒:“三白(沈复的字),又吹。”

他们在审美上棋逢对手。

沈复爱收集破画,芸娘爱收集旧书。

收集到破画,沈复会手舞足蹈拿给芸娘欣赏;

整理好旧书,芸娘也会喜出望外让沈复翻阅。

书和画都是破旧的,上了年代的,可情呢?却是最简单的喜悦。

他们在兴趣上同样棋逢对手。

沈复读诗,喜欢杜甫,芸娘则爱李白。

夫妻俩坐下来谈诗,常滔滔不绝,一室之中,你爱你的杜工部,我爱我的李太白。

聊到最后,相视一笑。

私以为,爱情最好的样子,是你不用刻意讨好,我也不用委曲求全,我们携手并进,思想同频,***同成长。

婚姻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旗鼓相当,棋逢对手。

只有在精神上高山流水遇知音,在生活里,朋友一般平等相处,这样的爱情才最美,才最有趣,也最长久。

可惜,在沉闷压抑的封建社会,陈芸这个人性丰美、清新脱俗的可人儿,恍如黑夜中的一抹亮光,惊艳众生,但她最终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了礼教的牺牲品——因为她的“离经叛道”。

价值取向的“离经叛道”。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女人对珠宝首饰花衣服向来是没有免疫力的,恨不得把那些卖名牌箱包服饰的店铺都搬回家。

但是作为一部以家庭生活为主线的文学小品,《浮生六记》中没有出现过只字片言有关女主角芸娘置办金钗珠花、布料衣物的描述。

唯一涉及“首饰”的描述,还是芸娘要把一条珍珠项链转赠弟媳。

“闺房记乐”有云:余启堂弟妇,王虚舟先生孙女也,催妆时偶缺珠花,芸出其纳采所受者呈吾母,婢妪旁惜之,芸日:“凡为妇人,已属纯阴,珠乃纯阴之精,用为首饰,阳气全克矣,何贵焉?”

连仆人丫环都觉得可惜,但是芸娘却觉得“何贵焉”。那么,在芸娘眼里什么是“贵”的呢?答案是残书和石块。

“闺房记乐”有云:而于破书残画反极珍惜,芸于破笥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旧邻冯妪每收乱卷卖之。

言行举止的“离经叛道”。

古代对女子的言行举止有严苛的规范,诸如足不出户、笑不露齿、授受不亲等等,倘若谁家的女儿、妻子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就会被指责行为不检点。

比如,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当宝玉和凤姐双双中邪时,众人都慌了手脚,独有薛蟠更比众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

但是,婚后的芸娘却在丈夫沈复的“怂恿”和支持下,像一个叛逆少女一样,让我们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芸娘。

女扮男装逛庙会。因为沈复在“花照”庙会上看到了“花光好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的热闹场景,回来叙述给芸听,芸羡慕的很。于是同样洒脱不羁的沈复,便出了女扮男装的“馊主意”。

余曰:“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

于是易鬓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微露两鬃,尚可掩饰;服余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二人在庙会上逛的忘乎所以,以至于芸娘不小心碰到了一位姑娘,只好脱帽翘足露,证明为同性,方才化险为夷。

月夜狂饮酩酊归。

沈复夫妇利用去吴江吊唁的机会,畅游太湖,偶遇熟人,于是三人“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芸竟然“欣然畅饮,不觉酩酊,乃乘舆先归”。

端庄文雅的芸娘竟然喝酒至大醉,不得已先回去了。

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中,作出这样的行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啊!

虽为偶然之举,但是芸娘的叛逆、追求个性的一面却展露无遗。

审美情趣的“离经叛道”。

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然而,芸娘无师自通,在闺阁之中就作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婚后,在丈夫沈复的指导帮助下,文学修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并且,主动在闺房中,与丈夫讨论“各种古文,宗何为是”。

从常理看,像芸娘这种温文尔雅、端庄贤淑的性格,应该喜欢大气严谨、成熟厚重的文学风格,但是芸娘却说:“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

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

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芸娘喜欢的竟是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的李白,实在是别具一格,令人意外。

芸娘的文学审美不流于俗,她的生活情趣,也是独具匠心。

自制梅花盒子。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

在借居萧爽楼期间,用旧竹帘“以帘代栏”;

在乡下华氏家中,用竹竿和木棍制作“活屏风”;

把茶叶放入荷蕊中,增加香气等等。

芸娘最终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了礼教的牺牲品,刚过不惑而香消玉损,哀哉!惜哉!

搁笔之际,耳畔又回想起寡人不知填的词,借着夏娜hana的绣口,唱出一曲《浮生六记》:

乾隆甲寅,夏日院庭,满窗染绿荫。

我归家,茶熟香清,窗明几净,你盈盈伫立。

多年前的朝暮光景,也为你过横墨竖笔,

记忆里残梅墨迹,一霞始晴,有客临门喜。

春秋朝夕,皇林柿菊,隐隐江帆影。

桥院下,烟花僧侣,茶饭布衣,一室雍雍意,

提箕扫尘世做梵清,松下凉风输我一弈。

待黄昏月落乌啼,灯火晕晕,你持针脚密。

道上红尘散尽,楼前桐叶凋零。

饶姑苏南城北城,可家如残秋,成隔世风景。

曾说待归城日,携马可伴卿知,

人世间翻云覆雨,怎料情如烟,一晃半生已伶仃。

松间月明,秋夜寂寂,梦破碎支离,

也曾见,纷纷细雨,你执我衣,似眼前历历。

那年春的琼花落英,肆意吟着相思相忆,

也不知上天无情,数年光阴,只恻隐之心。

曾三跪家和兴,老来故宅相依,

看城郭花开花谢,待春来一世,埋壶酒安置。

自觉万缘已尽,管甚人是人非,任风月嘲弄半生,袖手拂天地,皆化作一句:何必!

泼墨上宣纸,让岁月点苔为止。

江中白浪染浮生半纸。

曾三跪家和兴,老来故宅相依,

看城郭花开花谢,待春来一世,埋壶酒安置。

自觉万缘已尽,管甚人是人非,任风月嘲弄半生,袖手拂天地,皆化作一句:何必!

握笔落题:《浮生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