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悟重点语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互爱之情,进而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师生互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是什么吗?(杨梅)你吃过杨梅吗?是什么味道?
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走进《萧山杨梅》中去寻找答案!
2、资料库:介绍萧山杨梅。
杨梅是浙江特产。萧山、慈溪、余姚、兰溪等地都是杨梅产地,其中以萧山杜家一带所产的杨梅最负盛名。这种杨梅颗粒大,每500克28个到30个。“夏至杨梅满山红”是萧山的俗谚。
介绍作者:著名散文作家袁鹰,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作品有儿童文学:《丁丁游历北京城》;散文集:《风帆》、《海滨故人》;儿童散文集:《春雨》;诗歌:《寄到汤姆河去的诗》、《刘文学》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本文的题目为什么叫《萧山杨梅》?文中的主人公是谁?本文写的是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
阅(yuè)读书籍(jí)兼(jiān)管擦汗(cā)初(chū)次
宝库(kù)沧桑(cāngsāng)杭(háng)州咖啡(kāfēi)
(2)我会写。
阅籍兼擦初库沧桑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衣补旁。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4)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5)多音字。
jǐn尽管jiào教学jiān时间
尽教间
jìn尽力jiāo教书jiàn黑白相间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5、教师范读,学生拿起课本动情地朗读课文,开展朗读“夺旗”活动。
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本文讲的是作者回忆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整理图书吃杨梅。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6、朗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说一说,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写萧山杨梅引起“我”对小学时代的一位老师的回忆。
第二部分:(2—4)具体介绍金老师如何引导“我们”课外阅读。
第三部分:(5—7)回忆金老师指派“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帮助他整理图书,在整理完后,请“我们”吃杨梅的经过。
第四部分:(8)写“我”对金老师的无限感激与深深怀念。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这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为什么?“常常”可以换成什么词?(时常,经常)
它“给我的心带来一丝温暖”,“它使我想起小学时代的一位老师。”
2、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不能忘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介绍老师的相关句子,并说一说作者是怎样介绍金老师的?
至今我还记得金老师那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
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瘦瘦的脸”“深咖啡色的中山服”。用“至今我还记得”说明印象极为深刻。
这位老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严肃)
3、默读第3—4自然段,说说金老师的什么事让作者记忆犹新?
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这四个字,我就是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的。
“我”至今仍坚持着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1)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指定一两本书,要求人人阅读;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2)“我”在金老师的教育下,养成了什么习惯?
(我开始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在中学、大学还保持着这种习惯。)
(3)赏析句子。
金老师将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金老师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让学生在书中体悟百味人生,让学生一生受益匪浅。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自读;指名读;评读。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关心学生。
4、默读第5—6自然段,作者又介绍了哪一件让他铭记终生的事情呢?
去图书馆整理图书,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
(1)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了什么?
校园十分宁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这句话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蝉鸣更加衬托了校园的宁静。
以静衬动的手法:是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衬托环境的静谧。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宁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5、默读学习第7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唯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实际是金老师的爱使“我”感到温暖无比,他请吃萧山杨梅的事已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呢?”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7、探讨: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8自然段。说说它们有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呢?”用一个疑问句更加体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8、你觉得金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金老师是个教学有方、尊重、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9、探讨:课文题目为什么叫“萧山杨梅”,而不叫“我的老师”?
因为萧山杨梅让“我”想起金老师,以物思人。课文围绕杨梅展开。
10、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加强课外阅读,尊重、感激老师。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老师是我们人生旅途中非常重要的引路人,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变得心智成熟,知识面开阔。将来,我们当中一定有同学会成为老师,把知识的火炬继续传递,把这份光辉的事业传承下去。
(五)课堂练习。
1、仿写。
例:老师是一盏路灯,为我们照亮回家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老师是一支笔,为我们描绘美丽的人生。
老师是一汪清泉,为我们洗涤幼小的心灵。
2、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萧山杨梅》”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写几句赞美老师的格言。
2、读过本文,我们了解了可爱又可敬的金老师。那么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写一写。
板书设计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关心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爱护思念
教学反思
教授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做的:
(1)阅读教学时,我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和积累;
(2)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以杨梅为线索,回忆了小学时期的一位语文老师。让学生自己概括文章描述的两件事,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