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不排斥土石,所以能成为高山;海不排斥水,所以能够成为大海!

作品出处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出自《管子·形势解》,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飺者,多所恶也。谏者,所以安主也;食者,所以肥体也。主恶谏则不安,人飺食则不肥。故曰:“飺食者不肥体也。”

作品译文

海不排斥水,所以能够成为大海;山不排斥土石,所以能成为高山;明君不厌恶人民,所以能实现人口众多;士子不厌恶学习,所以能成为圣人。人厌食,就是挑拣食品太严重。臣子提建议,是为了让君主安心的;人吃东西,是为了强壮身体的。君主怕人进谏,君位就不安定;人们挑拣食品,身体就不肥壮。所以说:“厌食的人身体不会肥胖。”

创作背景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管子·形势解》正是形成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它总结了管子治国的思想与经验,并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与经验,提出惠民政策,注重社会救助,维持社会的安宁。

作品赏析

《管子·形势解》一书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 ,《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作者简介

管仲(公元前719年一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华夏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管仲的著作今称《管子》,内容涵盖各种学术,是后世道家、儒家、名家、法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等多家学术思想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