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孟门山》文言文全文是什么?

《孟门山》文言文全文是什么?

原文如下: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的西侧,西面四十里为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就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的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和涅石。

《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时,河水就是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把它叫做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其实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为受到水的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

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说得非常正确!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云雾所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

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作者:南北朝·郦道元

景物介绍及文本解读

孟门山是黄河谷底的河床中的两块梭形巨石,号称“九河之蹬”。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阻塞河道,大禹治水时,将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数千年的不断冲刷,瀑布不断往上游移动,才形成如今宽30—50米、深10—20米的“十里龙槽”。

远远望去,如一条奔腾的巨龙,壶口为龙头,“十里龙槽”为龙身,孟门为龙尾,而这条巨龙还在不断向上游游动。山上还有古人所镌刻的一丈见方“卧镇狂流”4个特大字迹,在4里外亦看得清楚。据说“中流砥柱”一词即源于此。

孟门山在山西省吉县西北,为黄河上游的一个转折地段。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介绍有关孟门山的史实和传说,交代孟门山和孟门津得名的由来,使孟门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下半部分正面描绘孟门山,先用十六个字概括此间河面的外貌:“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若险复倚。”寥寥数语写出了河岸险峻,再写河水的咆哮暴怒:悬流千丈,鼓若山腾。描写逼真而又富于层次,下字更为精确传神,动词“捍”、“坠”、“鼓”、“腾”,写河水都极有气势和力量,传出了黄河暴虐不驯的特点。

孟门的自然山水是雄伟的、壮丽的,再经郦道元生花妙笔的描绘,就更显得瑰丽无比。郦道元笔下的孟门山,山势高峻,峰崖峥嵘,孟门水,汹涌澎湃,骇浪翻腾,奇山异水,相得益彰。读此文,不禁使人对孟门峡奇景产生热烈向往之情,引起我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有人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这个评价是一点也不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