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虹》读后感
“有了虹,荒凉的深山有了灵气。”开头第一句,点名散文的主要对象——虹。而虹的出现地点是“深山”,正因为“虹”的出现,荒凉的山有了灵气,整篇文章也添上了灵气。
文中有好几种彩虹,作者多次使用修辞手法,可见其文字功底。“虹很细很淡,像一道无力而忧伤的眉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写了“虹”的形状,用浅显常见的“眉毛”来描绘“寂寞的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而接下来是将“乌黑的峡谷,惨白的溪水”与“温柔的虹”作对比,农民在怆然之下看见一道虹,就如黑夜中看见的一道光,更突出了彩虹的美好,马上引起联想效果,反衬出彩虹的温柔。“厚厚的青云挤在天顶翻滚,撞出粗大的雨粒,东一点西一点射下来。阴沉着脸的云里裹着发怒的虹,向地面逼来”这段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突出“可怖的虹”的威力。“宽阔的虹的彩带从深深的谷底拔起,透明的七色在峡谷沉重的底色前聚起灿亮的气流,用力冲上淡蓝的天空”这一段来了一个反转,描写这雄浑有力又半魔半仙的虹,能够营造雄伟壮观的气氛,再加上行人的出现,“嗬──嗬──”的呼唤声更让人身临其境,激发读者的情感***鸣。
“村里人不干活、不做饭,高声谈笑,仰头望虹。小孩、小狗、小鸡跑得眼花缭乱。大自然这样与人娱乐。它的关怀体贴入微。” 这里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人与自然一直保持着一种好朋友的关系,维持着一种良好的生物链。“小村子像小船,从虹的桥拱下飞流急下”这一描写,极具画面感,让人读过之后自然而然的产生一幅画面,彩虹足以跨过河流山川,把美好与村子联结在一起。彩虹是自然的,村子也是自然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用生命去聆听。
作者在文中提到“我在山区我患了很重的疟疾病。这病常发,身体给折磨得不成样子。”于是,他准备离开村子,他走在狭长的山岗上,荒凉的岛,空荡荡的路,在如此困境的情况下,遇见彩虹,是不是便意味着看见希望呢?
如此,作者热泪盈眶,他举起双手,伸进彩虹,感受彩虹的美。 “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希望在心里苏醒、抽芽”,她感觉到彩虹照亮了她的整个世界,这里能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彩虹之光。彩虹应该要算世界上最美的。它用世界上所有颜色的七种颜色:有太阳的红色,黄金的黄色,海洋的蓝色,树叶的绿色,朝霞的橙色,牵牛的紫色,有小草的青色。
“虹”象征着美好,在深山里,它给了这些居住的人们快乐。它本无生命体,却在作者笔下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它用己的光辉,去包容庇护着山里的人们。不禁想起《再别康桥》的一句诗: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虹”难得一见,也有了温柔和神秘感。它之所以温柔,是因为可以抚慰人们的心情;之所以难得可贵,是因为它不常出现。“虹”是作者笔下的心爱之物,自然字里行间都表达对它的爱。这份爱很纯粹,从这份爱中我们恍若看见了真正的“虹”。
如果我是作者,我也会记录生活的美好瞬间,把对“虹”的爱写下来,让读者感受到人间值得,万物可爱。尽管“虹”只是小小一部分,但是以小见大,字里行间都让人感觉美好。
这样的美好,能够持续多久?彩虹是短暂的,它最终还是黯淡了颜色,变得又稀又薄。“我知道,一生仅有一次的相会结束了”读到这里,我提出疑问,到底是“一生仅有的一次”还是“一生仅有一次”?为何作者如此悲观地认为这是“仅有的”,是因为她那很重的疟疾病吗?“啊,彩虹,彩虹。再也无法相见的彩虹。”这样的话,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彩虹美好却短暂,就如她对生活的希望一样转瞬即逝?看见彩虹,不就意味着看见希望,彩虹没了,再也无法相见,那希望也随之不复存在了?
最后我读到“我们的世界正是由它照亮的。多少天,多少年,永远照耀的光明。在这个世界上,我已得到了我的福祉。”,那是不是意味着希望并没有彻底消失?彩虹在作者心中,永远存在,一直照耀着她,给予她光明与希望,永生不止,生生不息。
回过头,我又仔细阅读,发现这一处“云海下面,隐隐传来汽车爬坡的吼声。我和彩虹都猛然一惊,我们的相会要结束了。”汽车的吼声,意味着作者将要离开这个山庄,再也无法相见的彩虹,可能是作者再也看不见深山里的彩虹,这深山里寂寞、温柔、可怖、雄伟的彩虹,这颜色多彩、性格多变的彩虹,这与村民和谐相处的彩虹。再也不会相见的,是她和这个村子所有的记忆,并非是希望不会再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