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月街的记忆,始于一条青石铺成的小路。沿着古老的小路,踏着晶莹的露水去赶街,这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小路位于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北边的龙尾关。它的年纪可以从磨得发亮的石板和石板上的马蹄印看得出来。路上遇到的一切无不与三月有关:清澈的溪流是三月的溪流,它是苍山经过一冬的雪封冰冻后化出来的,清冽度与其它季节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一幢幢石头房子是三月的石房子,在明亮的阳光中发出三月柔软的光辉;溪流和田垄边,丛生着一种开白花的刺篷。一篷篷刺篷是三月的刺篷。在阳春到来之际开着白色的花,绿色的叶片间栖集着大量的金龟子,本地人叫它“丁丁虫”。这种丁丁虫也是三月的丁丁虫,栖居在刺篷中,星星点点晶晶亮亮,一旦飞起,便在三月的阳光里划出一道道金绿色的弧线。
总要歇脚的地方是途中一个叫观音塘的地方,那里有千奇百怪的石头和清澈流淌的溪水,可以坐下来用清凉的溪水洗洗发烫的双脚。在溪涧里躺着一块酷似青牛的怪石,我喜欢骑在它光滑的背上,晒三月的阳光。那样的日子是属于三月的。
如今每年照样去赶街,但已不再步行了,古城大理与新城下关之间,两条新建的公路取代了昔日的小路。但一到阳春三月,仍然会记起那条古老的石板小路,是这条曾经蜿蜒于三月间的小路串起了残留在记忆里的草帽街、蛇骨塔、南诏德化碑、观音塘、崇圣寺三塔,它们无不与三月有关,与三月赶了千年的古街有关。这些地段近几年建起了大片高楼和别墅,侵占的不仅是田园,还侵占了我对儿时的记忆。而历史与文化,其实就是一种集体记忆。
在苍山中和峰下,搭起了一间间货棚。远远地就可见到飞扬的尘土像一朵蘑菇云。眼前的景象是属于三月的,阳春三月意味着万物复苏。成群结队的马、骡、牛集中在交易市场,大批的药材堆放在货棚里,它们是三月街最古老的商品,从唐朝一直摆放到今天。货棚里当然还有日杂百货:衣物、食品、家具、农具一应俱全。衣物中最具有三月色彩的自然是白族服饰,服饰上红色、绿色是三月的颜色;食品中最富有三月味道的当然是调上糖稀的苍山雪、浇上酸醋的碗豆粉,是三月特有的味道。属于三月的还有泥陶或竹篾制成的小玩具,彩绘的泥哨吹出三月的声音,竹制的风车旋转出三月的旋律。
三月的街市,有射弩、秋千、陀螺、武术、踩高翘等让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最难以忘记的是一年一度三月街上的赛马。所有的马都被主人用绚烂如三月马樱花的缨穗打扮得喜气洋洋。一声令下,所有的马都在阳光中跑,在尘土里飞。所有的'声音都在苍山中和峰下的三月街赛马场里爆发成一声声惊雷。这是三月的大理独有的一种景象。
沿着三月的古道走来,走进的是三月最热闹的地方。
在记忆里,我每年去赶三月街,主要目的好像不是为了买东西的。除了骡马、耕牛和一些稀罕的药材外,其它东西在日常的百货商店也能买到。我们去赶街,有时甚至空手去空手回,虽然回来总要抱怨一句“三月街上人挤人,好辛苦!”过了一年,还是要去;再过一年,还是要去;年年三月街,年年都要去。去古城大理西边门外的中和峰下逛一逛,挤一挤,才算了却一桩心愿。
这就是一年一度的三月街,赶了一千多年的三月街。
某年前往三月街的路上,一个外地朋友曾问我一个问题:充其量,三月街不过是一个露天大超市!在物畅其流的今天,三月街为什么还能历千年而不衰?
朋友留下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后来,当我想起儿童时走过的那条古老的石板小路,突然间便串连起了关于三月街的所有记忆:千年古碑、古塔、百年的石头房子,石房子上用锋利的刺捍卫着三月大理的仙人掌,村头路边枝叶繁茂的大青树,还有千年以上历史形成的各种风俗,心中便氤氲起一种温暖的与三月有关的气息。我想,我们对三月街的迷恋肯定来源于这种气息。
据说三月街起源于古代的“观音寺”,是南诏国王细奴逻时观音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讲佛,众多信徒们搭棚礼拜诵经,并“以食祭之”而形成的,以后便一直沿袭下来,到了明代,变成了徐霞客笔下的“结棚为市,环错缤纷,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无不至”的大规模集市。这一格局至今不变,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丰富。大理三月街,延续了大理一千多年的历史。
我恍然间似乎找到了答案:三月街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恐怕与隐藏于人们心中的历史文化情结有关。
阳春三月,布谷一叫,刺花便一篷一篷地白了。
阳春三月,刺花一白,苍山中和峰下的帐篷便一顶一顶搭起来了。
每当这种时候,居住在苍山洱海间的居民们便忙碌着去赶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了。
在通往三月街的途中,想起种种往事,便会有一种走向历史之“场”、文化之“场”的感觉。三月街其实就是一个“场”。“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人们去赶街,其实是去归附一种历史、回归一种文化,在历史文化的“场”中找回迷失的自己。听说今年的三月街上,有关部门要推出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十大民俗之一的“绕三灵”系列表演活动,这可以说是还三月街以历史文化之魂的睿智之举。历史文化应该是三月街的“魂”。
故乡的三月,大理一带特有的刺花曾使得多少游客梦魂飘香。仔细想来,比刺花的香味更浓郁、更久长的,应该是大理三月街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故乡三月最难忘,难忘最是三月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