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语文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感
语文课如何把知识化为能力,要运用语文活动。课中的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感。活动就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围绕文本学习所开展的一切语言实践活动。它包含语言感受,语言梳理,语言欣赏,语言分析,语言学用等活动形式,课中活动的组织,是一个语文教师全部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
关注这一类文本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活动要契合文本问题特点。文体或称文本提示,文本样式,文章题材,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王荣生教授曾说,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
课堂活动要有层次感,就是循序渐进,张弛有度,一波三折,分层推进,螺旋上升,高潮迭起,殊途同归。这些词都是有层次的表现,也是理想的境界,有层次的活动就是一块儿块儿的去落实,就是一级一级向上走,就是在文本中来来回回的行走。
比如沈从文先生的《云南的歌会》,这是一篇散文。作者表达的是对云南所见到的人那种鲜活的生命力的歌颂。抓住了文中的景——山路漫歌。人——山路对歌。还有场面——村寨传歌,龙吟凤哕。这样由点到面对云南那一方水土散发出来的生命力的一种歌颂。
活动设计一: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说说对于表现赶马女孩唱歌有什么作用?
活动设计二:对歌中如何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是你喜欢的状态吗?
活动设计三:找出村寨传歌中关于歌声描写的句子,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你对那位老人写几句话相赠。
这三个活动的设计由景物描写到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场面描写,都体现出云南的风土人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那一方水土的赞颂。有一定的层次性,学生有抓手,可以在文本当中来来回回的走。
课堂的设计有层次感就要避免传统的碎问碎答,除了提问题找答案,还有很多的课堂活动的形式。不提问可以“补白”,可以“讨论”或“辩论”,可以“对比分析”,可以“分层次的朗读”,可以“读写结合”,情境再现,矛盾设置与解析、资料穿插、课文变形、课本剧表演等。
课中活动有节奏感,符合美学的原理,节奏感,其实就是课中活动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艺术处理。曹文轩曾说,只有细读和慢读于相结合才能产生节奏感。有节奏感的语文课,当如跑马,有时需要勒马停下细看,有时需要走马观花,这全凭教师的眼力和功夫。
请从节奏感的角度对比分析两个活动:
设计一,第一步,逐条讲解,疏通文意。第二步,分层归类,叙说理由。第三步,精读一句,阐明深意。第四步,补充论语,拓展延伸。第五步,背诵积累,当堂比赛。
设计二,采用“成语学习”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整个课堂呈现这样的板块:1.读课文赵成语2.借助注释解说成语3.通过造句,运用成语4.分类整理阐说理由。
很显然,活动设计一没有突出重点,是传统的串讲。每一条平均用力也就没有了轻重缓急。设计二活动新颖,学生感兴趣又有抓手,相信学生应该也会收获很多。
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性。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像余映潮老师的活动设计课例值得研究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也会更加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