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术史复习
1、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价值:《中国新文学史稿》是著名文学史家王瑶先生的著作,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它的出版创造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
特征:每一编都先有一章,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学思潮、社团、论争等做总的概述,然后以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分章论述,介绍不同流派、倾向的作家作品。
缺点:这种先有总论然后按文体分类的文学史写法,把一个作家的创作分割于不同的章节,会影响读者对作家完整的了解,因为事实上不少作家可能同时在多种文体上卓有成果。
优点:便于评述各种文体的沿革变迁,有利于展示一时期创作的总貌,也有利于从中探究文学发展的规律。采用文体分述的体例,能够较好地照顾到各种体裁文学发展的特殊性,又较全面地展示创作上不同的风格流派。
2、重写文学史
1988年《上海文论》开设“重写文学史”专栏,重写矛头指向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和十七年文学,因为不满原有的“教科书”式文学史,重写文学史具有冲击价值。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书库》王一川1994
90年代末,钱理群、谢冕“百年文学经典”引出了文学经典的讨论与重新解读:
对作品的重读,包括文学经典的重新厘定与讨论,许多学术杂志都开设了”经典重读“栏目,如《鲁迅研究月刊》。
对作家的重读,对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穆旦、金庸等的重新阐释,并给予了较高的价值定位。
注重现当代文学历史发展中的整体性与开放性,政治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背景:由西返中,新儒学兴起,知识分子从广场到书斋
陈平原:“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比如李泽厚)
学院化的知识生产(很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带有市民情调的消费文学被认可。
“悼词”事件,矛盾落选,金庸入选
二元对立,政治色彩浓厚
文学史越写越厚,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