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作的一篇诗序,但同时又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深厚的写景抒情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宴饮赏景时的欢乐;对世事变化,人生无常的感伤;以及珍惜当下等复杂多变的感情。在《兰亭集序》中作者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章变化有致,结构层次分明,情感层层推进是作者表达的一种需要。前两段作者写景,后两段议论抒情。
在文章中作者笔下的集会之地的景色优美动人——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森林,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流动的溪水。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人们流觞曲水,吟诗作对,足以“畅叙幽情”;天气晴朗,和风温暖,抬头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浩大,俯看可以看到万物种类之多,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使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意境清新淡雅,旷远宏大,情调欢快明畅。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人的一生很快就过去了。每个人的交往方式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也不同,但是他们对于所接触到的事物的感情却是相同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成陈迹”。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会使人们产生一种世事无常的感慨。而在这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对人生苦短的感叹,以及对寿命无常不由人定的无奈。世事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情感,以及触发人们情思的原因。对于后世我们每个人都无能为力,只有及时记录时事,这样后人通过阅读文章在另一时空也可以感受到与时人一样的情感。既然我们知道把生命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的说法是妄造的,那么我们何不珍惜当下,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东晋的文人士大夫们崇尚老庄的玄学之风,主张“无为而治”。而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这一思想的排斥,他认为既然“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成陈迹”何不积极进取做出一番贡献。作者提倡积极入世,但却空怀壮志,报国无门,怎能不令人感慨。
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先写景再抒情,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情绪起伏不定,时喜时悲,使得文章起伏变化,情感跌宕激昂。而且,这篇文章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饰。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多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悦耳动听。这样的语言风格不同于魏晋时期散文华丽纷繁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王羲之独一无二的处事方式和思想追求。这篇文章以其不同于同时代的散文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