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为什么很多从小在绘本里泡大的孩子在上学后却不会阅读?

为什么很多从小在绘本里泡大的孩子在上学后却不会阅读?

虽然我家是未完待续版本,但是综合经验和孩子实际的表现,我觉得我的操作方向是正确的。

比起家里一书架的绘本,在带领孩子走向阅读的路上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在阅读的开始阶段一定是亲子阅读,而亲子阅读,你是怎么读的?

①一字不落地阅读②声情并茂地阅读

③一本绘本连续读几天④每天不重复的绘本

我这几种都做过,但是都是不同时期的

初识绘本,我会一字不落地阅读,因为孩子第一次跟这个绘本见面,他的注意力都在图上,甚至因为我拿书的手指头挡住了图片,而挪动我手的指头。

这个时候,他的注意力最集中。他需要知道故事里讲的是什么,我们要认真地告诉他。

小雨从1岁时我给他读了第一个绘本,一直到现在四岁了,他的书越来越多,而我对给他选书有两个标准:①买他感兴趣类型的书②买他出现问题可以帮助他的书。

这两个标准可以帮助他注意力集中,仔细听故事内容。

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一本绘本读一遍他是记不住的,每次读完一本,我会问他要不要还听这本。答案基本都是肯定的。

小朋友都有个神奇的本领,就是能够复述故事里的内容,不光我家小朋友,问过很多宝爸宝妈,小朋友对熟悉的绘本内容,当你说错了一个字,他立马给纠正过来。

我家小雨4岁了,还热衷于让我给他读故事,我依然会一字不落地给他读,尤其他喜欢的故事哪怕天天读依旧会聚精会神。

在3岁的阶段,他会捧着书,模仿我给他读书的样子,读他喜欢的消防车绘本。

有个阶段,小雨不爱去幼儿园,放学跟小朋友玩也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哭哭啼啼,对于社交问题我也无从下手,我没有办法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去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于是我想到了用故事去深入他。

于是我买了关于逆商培养的故事,他听得津津有味,偶尔我会把绘本里的人物换成他和他的朋友。短时间内,我没有看到什么效果,但是至少我不焦虑了,因为我相信我的方向是正确的。

时间长了以后,才发现这小子很会跟人相处,我想这跟心里有底气,内心有力量有很大关系。不再像小时候唯唯诺诺了。

当绘本熟悉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跟他互动式阅读了,会在遇到某一个环节跟他讨论。他也会天马行空地突然想到相关的话题,再反问我。

我俩一个短短的故事,会延伸出很多。

平时走在路上,他也会遇到问题就问为什么,我也会不厌其烦地引导他分析。

并且告诉他,有些东西爸爸和妈妈不是都知道答案,如果我们不懂,可以一起去查。

于是,他学会了不懂就问,从书本故事里寻找答案。学会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去pad上查查,或者问小爱同学。

前两天,我给他洗澡,他在澡盆里用玩具轮船弄出波涛粼粼的海浪。

他不解,问我海啸长什么样子。等洗完澡出来,自己把pad拿来让我给他看,看完之后,他意味深长,我也给他讲了一个日本的记录故事《巨浪下的小学》,给他延伸了一下。他也就理解了我为什么说不可以放声大笑。

总之,孩子的好奇心我无限满足,也会跟他一起 探索 这个世界,我们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求知和好奇。

我也从来不限制他看电视,但是会限制每次看的集数,我们两个都互相信任,因为我们心里都有底。

他不会觉得我看完这次下次没着落,而心里惦记能否偷偷多混一集。我也会在开始看电视前跟他约定看几集,并且在快结束时不断提醒他。

并且他会给我讲动画片里的内容,津津有味。

我觉得很多孩子小时候有很多绘本,长大却不爱阅读的原因,大概率就是心里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继而产生厌烦心理。

之前小雨姥姥带了他两天,给他讲了两天睡前故事,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问题在于他姥姥。

姥姥给他读故事,在于读,而不是讲!

中间小雨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姥姥匆忙地回答然后也不管小雨这个问题有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就继续读故事。

我突然想到,我小时候。

我妈让我学口才,学电子琴,学很多东西,都是因为想让我学,而并不是我感兴趣,也不管我愿意不愿意,一切都是以为我好为出发点,导致哪样我都没有坚持下来。

因为她不会听我的反馈。

当我成为妈妈并且有规划地培养孩子以后,我发现我小时候走的弯路,其实在于父母。

于是,我跟他姥姥认真沟通过这个问题。他姥姥太鸡血,让我给他买大量的书,然后填大量的诗词。

我没有听。

我认为要想以后喜欢上阅读,第一要尊重他的兴趣,第二就要保留他的想象力。

我带他读绘本,希望可以精益求精,不希望有很多书,但是走马观花什么也没记住。

我重视的是绘本以外的想象世界,而不只是本身。

这点,至少在我和小雨身上发挥得还不错。

我们除了他看书的房间以外,在床头也专门放置了收纳书本的盒子,里面放着他在睡前都会认真挑选的书。

他经常“噔噔噔”地光着个小脚跑来跑去搬书。

所以我会固定一段时间让他自己更新睡前故事盒子。这件事让我觉得,他不会烦一个故事讲很多遍,他喜欢做这件事,而且一个故事每次讲的细节都有不同,每次也有新发现。

也许小时候不理解的画面,随着长大重新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喜欢通过故事去思考。

我希望他是一个有主见三观正的孩子。

前几天,碰到幼儿园的宝妈,孩子们在一起玩,就会讨论,是否要完成幼儿园的作业打卡。

因为我每天都会积极完成作业,所以我在她们以“家长互相攀比”“要做快乐的小学渣”的论调下,不敢吱声。

因为这些观点我不敢苟同,观念不一样,没法继续沟通。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对孩子规划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是我仍然觉得,保持学习的习惯,为以后上学自己能够自己完成作业打下好基础。

这并不耽误我们玩,相反,我告诉小雨,老师的任务很重要,玩也很重要,我们完成任务的时候认真完成,玩的时候敞开了玩。

我允许孩子趴在土地上,看蚂蚁洞;允许他去捡石头;允许他扣泥,也同样允许他把自己变成一个小脏孩。

不会像有的家长一样,这个不能碰,那个很脏。

在安全范围内,在我们家长把控范围内,尽可量让他去尝试,去试错。

我觉得 探索 大自然,可以让内心很富足,能够在快乐的童年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并不是高喊“要做个快乐的小学渣”然后把孩子扔一边,自顾自玩手机渡过一上午,要强的多。

我觉得,家长要佛系 育儿 ,就把自己的懒惰抛得一干二净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弟,就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人。他小时候,我二姨经常给他报名参加夏令营,让他出去玩,所以他能在这种 探索 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他爱看书,读了很多闲书,大学时给人做文章批改挣钱,硕士博士学分都修得很快,写起论文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这让我看到,对于男孩来说,读书就是格局。

每个孩子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

3-6岁时,会对图画感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你让他硬看字读书,他读不下去也不理解;6-12岁,喜欢看《小屁孩日记》《米小圈上学记》,你让他读《红楼梦》,他会读不下去;他12-18岁喜欢看武侠小说,你让他看《活着》,他没有这个文学需求。

他能在看图的年龄看图,看漫画的年龄看漫画,看小说的年龄看小说,那他自然会在他成人后的时间里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所以,孩子长大不愿意看书了,是不是曾经在他需要的某一时刻,被家长给打断了。

我和他爸都喜欢看书,很杂,尤其我现在写作,经常会根据想写的内容,去读相关的书,有时候是小说,有时候是散文。

小雨现在4岁半了,周末,我和他爸带着小雨就泡在图书馆,给他带上水果吃的,能呆上大半天。

我们带他去儿童阅读区,任他挑选,他一般都是看哪个图好玩,选哪个。

我也没有看过这些绘本内容,有的很棒,有的一般,但是我从来不评价他选择的书。

反而鼓励他自己做选择。

因为只有自己做了选择,即便是错误的,他也会自己承受结果,并且知道下次怎样挑选。

在《父母的格局》中,作者对孩子无比尊重,让他选择自己的学校,在参加夏令营时明明母亲很舍不得他去游玩的时间,但是仍然尊重他选择的6个星期,而不是母亲希望的4个星期。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孩子在跟母亲的电话沟通中即便透露想家的信息,仍然会跟母亲说,自己要坚持。

只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反而更不容易去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