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在中国古代史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元代文学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的突出标志就是自元代文学始,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取代传统的抒情性文学而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同时,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发生了由“温柔敦厚”而转向“自然酣畅”的历史性新变化。
因此,我们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中,元代文学处于一个新的转折期:即新兴的通俗的戏剧小说开始取代传统的典雅的诗文词赋的正宗地位,从此,叙事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坛创作的主流。
一、元曲
在元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元曲。它包括叙事体的剧曲和抒情体的散曲。
元曲是元代文学之主流,亦是一代文学之代表。剧曲包括杂剧和南戏,其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杂剧,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一)、剧曲----杂剧和南戏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兴盛一时,主要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2、元代以前的诸种歌舞伎艺,尤其是宋、金以来戏剧事业本身的进步,为元杂剧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实践。
4、最高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和提倡,鼓励了元杂剧的发展。4、也是最主要的,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沦落下层,成为剧本的创作者,他们的直接介入,大大提高了元杂剧的艺术品位,这是元杂剧得以繁盛的根本保证。
元杂剧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元杂剧的黄金时期。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元杂剧前期大家纷出,佳作叠现。产生出了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杰出的戏剧家王实甫、马致远、白朴,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杨显之、纪君祥、石君宝等。他们创作出了《窦娥冤》、《救风尘》、《西厢记》、《汉宫秋》、《梧桐雨》、《墙头马上》、《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等优秀的剧作。
后期是元杂剧由鼎盛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除少数作品成就较高外,大部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如前期。后期的著名剧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优秀作品有《倩女离魂》(郑光祖)、《两世姻缘》(乔吉)等。
还需指出的是,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中第一次把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并列,而现在大家公认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另外 ,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是四大悲愤和四大爱情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南戏是南戏文、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方杂剧相对而言的。
它是用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形式,最初产生在南宋时期的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戏的形式至元末基本定型,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有高明创作的《琵琶记》和尚不能确定作者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后四者又简称为荆、刘、拜、杀。
其中《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南戏之祖”。
(二)、散曲
散曲作为元代韵文的主体,散曲是与剧曲相对而言的,它是金元时期北方兴起的可合着乐曲歌唱的一种新型抒情诗体,在元代又被称为乐府。在体式上,散曲大体上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
所谓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的单曲,即每首由一曲组成;套数又称散套,是连贯成套的曲子,每首由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组成。
元代散曲的发展也以元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元曲作家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大都,作者中最有成就的仍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等人。
他们的作品真率爽朗,风格浑朴自然,带有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最能体现散曲通俗化、口语化的本色。其中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冠。
后期元曲作家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了南方的临安,此时出现了许多专写散曲的作家,较为著名的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含蓄凝练,风格清雅典丽,格律谨严,辞藻雕琢,逐渐脱离了前期俚俗生动、质朴坦率的风格,体现了元代散曲由通俗化向文人化发展的趋势。
二、白话小说----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
与元曲大力发展的同时,通俗文学的另一重要样式――白话小说在元代继续盛行。在继承唐宋以来说话伎艺的基础上,元代话本小说的创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元代话本与宋代话本之间区别很小,很难将它们区别开来,所以一般统称为“宋元话本”。
元代的话本小说有两种: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所谓“小说”和“讲史”,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讲史话本”通称平话,又称评话,大多是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宋元讲史话本一般篇幅较长,分卷分目,文字质朴浅拙,情节生动曲折,有虚有实,成为后来长篇白话章回小说的发端。
如讲经话本《唐三藏取经诗话》就对《西游记》的成书着有直接影响。
宋元话本第一次用白话文来描写社会日常生活,开创了白话小说这一崭新的文学样式,并为明代拟话本短篇白话小说的出现开了先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三、诗文创作
相对于戏剧、小说创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言,元代正统的诗文创作要逊色许多。
元代的诗文作品很少有爱国热情的宣泄,更多地是在感叹世事和歌咏隐逸,并在其中抒发自己的彷徨苦闷,带有浓厚的悲情与幻灭之感。
元代前期的诗、词、散文,主要作家,在北方,除元好问外,重要作家还有刘因、姚燧、卢挚等;南方主要是由宋入元的赵孟頫、戴表元、邓牧等。
元代中期,随着元仁宗延祐初年科举制度的恢复,诗文创作也活跃起来,出现了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等所谓“元诗四大家”。
元代后期,主要诗人有王冕、杨维桢等。其中,杨维桢的诗号称“铁崖体”,标新领异,别具一格,他的诗想象奇崛,气势飞动,与李贺的诗风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