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乌衣巷的读后感200字

乌衣巷的读后感200字

引用自刘禹锡原著《乌衣巷》一首。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小读古诗:

《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无题》中的第二首。乌衣巷,是南京城内的一条街,在秦淮河之南,因三国时期东吴的军队驻扎于此,并且军士身穿黑衣而得名,在东晋时,乌衣巷住的却几乎都是豪门贵族。

乌衣巷口的朱雀桥边长着一些野草花,夕阳和以往一样,这时候总会斜斜得挂在那里。乌衣巷里早已更换了主人,东晋时的元勋王导和宰相谢安就曾经住在这巷子里,不过时过境迁,他们的深宅中飞出的燕子,再回不到那繁华中,现在的乌衣巷里住着的仅仅是寻常百姓。

朱雀桥边野草花正开着,乌衣巷口夕阳斜照。燕子年年迁徙往复,一代代将巢筑在这里的屋檐下,旧时东晋大臣们,如王导和谢安,他们的宅子也曾盖在乌衣巷里,到了现在,燕子已找不到旧日繁华,它们眼里只剩下了寻常百姓的淡泊日子。

小小的读后感: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在朝为官。他本人是匈奴的后裔,魏孝文帝迁都后,他的祖辈改为汉姓。因为躲避安史之乱,他的父亲举家南迁,刘禹锡出生于此时。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风格影响了刘禹锡,他的散文成就被评价为是继承了韩柳的主旨,他一般被认为是古文运动推行者之一。前面我曾读过《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两首刘禹锡所写的古诗,格调颇有些古风,文字朴素。

诗的开头写出颓败的环境,像长野草花的小桥,有荒凉的意思,巷口悬着的夕阳也无精打采,仅是斜斜将快要消失的光线送入巷内。燕子在这里是证人,它们证明,这条曾经繁华似锦的豪门贵族所居住的巷子已经变为一般的民居,这里有着刘禹锡特有的讽刺,他在讽刺东晋时的显贵。这些王公虽位极人臣,富甲一方,但是他们却无法将财富和地位传承下去,即使贵及三代,也总会败落,这通常是个很难更改的结局。(诗人的心情或许受到衰草和夕阳的影响,字句里有了消极的东西。我虽不赞成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权利,但是通过辛苦的劳作换来应有的报酬总是对的。)

我推想难道刘禹锡所指贵族和王公,在那个时期就有人敢于揭示他们的寄生生活的实质?中国亦有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出生好多个世纪的有***产主义倾向的哲学家?或许刘禹锡本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批判起封建制度了,这可能么?那时的舆论是皇权至上哟。想来想去,刘禹锡还是个敢于批判上层统治阶级的,像他们的昏庸了,奢侈了,不顾百姓苦难了,等等。他对老百姓有着同情,为穷人他还会说上几句相对公平的话。 但是至于对那当时的政体,刘翁应该看不到它隐藏起来的罪恶吧。

人们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人人平等的思想确实是从一次次的农民起义和劳役暴动中流传了下来,到最后演变成了***产主义思潮,中国也成长为现在快速发展的新中国,不但推翻了封建社会,而且改变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局面,建立***和国后还成功得改造了私有资本,小手工业者,将阶级斗争进行到了空前的彻底状态。社会一时有了海清河堰的局面,这在混乱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真的是付出了许多热血和汗水才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成果,就算是国家改革了开放了,它的体内也流着***产主义的鲜血,它的活力更多得来自***产主义者们。

人,好像从远古时代就追求一个真理,平等。刘禹锡的这首诗里反映出的不平等,恰恰是诗人在表露自己是希望生活在平等里的。这使诗人的形象有了正义的一面,他正直坚强的品格是值得我学习的。人,没有谁想当别人的奴隶,即使脑袋发昏,过后还是会有叛逆产生。奴役在文明发展史上,早已被定义为野蛮行为,被认为是没有人性的一种行为。人不要做他人的奴隶,也不要奴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