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先生的才华不必多论,《围城》通透入里,《管锥编》高山仰止,但作为一代文豪和大师,钱先生的作品要亲近起来真是的颇有难度。《围城》大起大落,讲世道,论人性,每读每叹;《管锥编》汪洋大海,一扎下去,可能就是小半辈子。相比阿城,王小波,甚至鲁迅,郁达夫,钱先生的留世作品少而不易读,感觉每次都要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建设才能读。索性的是,杨绛先生集结出版了这本钱先生的散文集,终于有不那么重的内容可以读了。
钱先生在前言中关于「人生边上」的解释: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读一个作家,当然要读他的代表作,那些长篇巨制,那些恢宏如《百年孤独》和《唐吉坷德》的巨作,但也应该要读读他的散文。因为在那些长篇里,一个作家体现的是他的才华和底蕴,但时常受限于架构而必须内敛,所以我们看到长篇作品经常气势磅礴、才华横溢但故事沉缓。而一到了散文里,一个作家体现的是他的天赋和有趣,没了那些条条框框和一部传世之作的沉稳,完全可以天马行空地恣意挥洒,文笔所及之处,皆如行云,如流水,自然通透。所以,读鲁迅别光看《阿Q》《朝花夕拾》,要看看《故事新编》你才能知道先生的有趣;读木心,也别光捧着《文学回忆录》,也看看《艾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才能体会他刻薄的幽默。再比如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阿城的《文化不是味精》。
而这本《写在人生边上》,放在《围城》和《管锥编》边上,便是这么一本有趣的存在。
随性的同时,抛开小说里人物性格的束缚,钱先生讨论起人性来,可谓一针见血:
比如他讲「善恶正邪」:
比如他讲「偏见」:
钱先生对自然颇有敬畏之心,但对人,则多了些睥睨,可能是太聪明剔透,傲气难免,可能人生经历使他对人性恶的一面看得太多太深刻,不再抱有太高的希冀。(具体的可以看首篇《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最后,初读《围城》的时候正当年少,觉得钱先生文笔绝妙但严肃地要死,再后来对《管锥编》有点了解,一派大师风范,但作为读者的缘分也就到此,一来先生著作太少,二来这两本都不是随随便便拿起来就能读的类型。这本《写在人生边上》,钱先生幽默诙谐地调侃人生,对人生小感说道一二,云淡风轻之下往往又是厚重的阅历积淀。这种书,等人生阅历长进了,再不时地拿起来,随手翻两篇,偶读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