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方桌,一只小竹椅,几碟时鲜菜肴,小天井里梧桐树下,小酌者对影独品或三五相聚,这是夏日苏州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些夏日,是树荫和蝉鸣特别热烈的夏日;是简朴与随意营造着温馨的夏日,是清贫的人们在简约中寻找乐趣的夏日。夏天,对于劳累了整天的一些男人来说,小酌实在是一种悠闲自得的好方式。我童年居住过的小巷,是典型的曲曲折折的苏州小巷,巷里多的是手工作坊,那些辛劳整天的师傅们收工后最大的乐趣是沽一壶酒,弄两碟小菜,坐在临街的树荫下小酌。酒是那种很便宜的绍兴黄酒,菜则是咸毛豆或茶花生之类的家常下酒物。在炎夏他们都赤着膊摇着大蒲扇,笑眯眯的一口口品着酒,神情美得像在参加盛大的宴会。当我从书本上读到了《孔乙已》这篇小说后,就习惯将孔乙已同他们相比,一样的清贫,一样的下酒小菜,孔乙已为啥要摆个架子,不如作坊师傅们那样自寻乐趣,真是迂腐得可笑。
这些乐于当街小酌的师傅们,当时也成了苏州大街小巷的夏日一景。在公寓大楼鲜见的年月,苏州古老的石库门里住过许多人家。在闷热的夏季,乘凉与临街小酌其乐融融地合二为一。男人们下班后开始在自家门前独炊,一边望着来来往往的人,这些来往的人都是相识的或是面熟了的,招呼的话也是千启遍一律的:“怎么,上街去荡荡?”不过老早的苏州人是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即便是小户人家也只乐于在内堂或天井里悠然小酌,自然是时代的改变也加深了亲和的民风,尤其到了夏天,高墙大院也隔不断亲近的邻里关系了,一张小桌,一壶清酒,既消暑解乏又能坐观巷景,又应了“烟酒不分家”的老话,何乐而不为?
有一年夏天,一位作家朋友也从陕西来苏州小住,见此情景很为惊异,说苏州人该是很内向的性格,怎么也有北方人场院上饮酒的坦然与豪放。我答道,你不知苏州人的性格是柔中有刚,夏日临街小酌可称为苏州一景,足够你写上一笔的。友人回去后,果真在杂志上写了一组散文,文中提及了苏州人夏日小酌的情景,还称之为“苏州小巷夏日饮酒的仪仗队”,淋漓尽致地把这景象描绘了一番。
一晃多年,夏日依然。现代人在大饭店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小巷边树荫下小酌的情景已渐渐稀罕。可能住房结构改善,家庭条件优越所致。但在平日的亲朋相聚与众多的杯盘交错之间,我时时会想起苏州人在街头巷尾夏日小酌的那杯清酒,和内中蕴含着的品不尽的乡情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