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是“老三届”的最后一届学生。说是一名初中生,其实初中只开了一个头,便到“广阔天地”里去“大有作为”去了。实际知识水平,充其量只是一名高小生。打倒“四人帮”后,厂里组织“双普班”,他老人家才算圆了一个初中梦。父亲没有读到书,便把希望寄却在我这个儿子身上。“父愿子成龙”,陪儿子读书,便成了父亲的一项崇高的事业。不管炎夏和寒冬,他每天都兢兢业业陪我刻苦攻读,过拼音关,过写作关……我终于在父亲的苦心陪读下,取得了中专学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几年前父亲伴我读书,想不到二十几年后我又成了父亲的陪读生。
我参加工作后,进厂搞技术工作,书到用时方恨少。总想更新知识,继续深造,但常常缺乏信心,知难而退。
退休在家的父亲,正好与我相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在向高等学历的道路挺进呢!
看着两鬓染霜的父亲,带着老花镜,几十遍地背颂外语单词,一笔一划地画机械图的刻苦劲儿,一股无穷的力量感染着我,鼓舞着我,我的学习劲头猛增,好像有一根无形的鞭子一样,鞭策着我前进。
老爸圆大学梦,我增加知识充电,两人殊途同归,老爸的经验,我的理论,互补性强,于是我们父子俩便互为师长,取长补短,灯影下留下了我们父子俩刻苦钻研的身影。父亲年纪大,记忆力差,比我学得更加艰难。常常学到深更半夜,浩月西沉。
三度寒暑过去了,我终于学完了十二门课程,取得了一纸大专文凭。父亲顺利地通过了理论考试和论文答辩,进入了高级知识份子的行列,在花甲之年,成了一名名符其实的大学生。
拿到文凭的那一天,我和父亲相拥而泣,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不照相的父亲,竟萌发了照相的念头。那一天,我俩西装甲履,照上一桢大彩照,配上镜框。悬挂在厅堂。
晚上,母亲特意为我们父子俩做了一桌丰盛的晚宴。母亲举起酒杯,风趣地说:“你们两人三年同窗,学友情深,父子情长,今天我特地为你们父子加同窗接风,干杯!”一家三口,频频举杯,欢声笑语溢出窗外。那天晚上,血浓如水的天伦之乐和平等的同窗之谊,使我终身难忘! (责任编辑: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