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兵法·为并州剌史到壶关上表》原文鉴赏
[原文]
臣以顽蔽,志望有限,因缘际会,遂忝过任。九月末得发,道险山峻,胡寇塞路,辄以少击众,冒险而进,顿伏艰危,辛苦备尝,即日达壶口关。
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衰呼之声,感伤和气。群胡数万,周匝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
唯有壶关,可得告籴。而此二道,九州之险,数人当路,则百夫不敢进,公私往反,没丧者多。婴守穷城,不得薪采,耕牛既尽,又乏田器。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臣伏思此州虽云边朔,实迩皇畿,南通河内,东连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当须委输,及全其命,今上尚书,请此州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愿陛下时出臣表,速见听处。
[鉴赏]
《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晋代刘琨撰。刘琨(公元271年—公元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晋著名将领,诗人。少年即有大志,且有诗名。官至大将军,都督并、蓟、幽三州军事。时值北方战乱,他招抚流亡,与刘渊、石勒对抗。后联合鲜卑贵族段匹单,***讨石勒。因孤悬河北,后为石勒破,奔段匹单,不久被杀。
《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作于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领匈奴中郎将。上任途中目睹土地荒芜,人民流离,胡寇猖狂,横尸遍野,忧于国事,遂作此文以陈情。
第一段,写受命后艰险行军之情。
“臣以顽蔽”四句,则以谦词开头,说自己愚笨不聪。“志望有限”,志向不大,只因际遇,受此重任,深感惭愧。“九月末得发”数句,写出行赴任所的情况。“九月末”点明出行的时间。“道险出峻,胡寇塞路”写行路难的两方面,而主要的艰难是匈奴兵阻路,常常要“以少击众,冒险而进”,但由于君命在身,“即日到壶口关”。“壶口关”又名壶关,在并州境内,今山西黎城东北太行山口,因山形险狭如壶口而得名,这几句话虽平易,却突出了作者身为统帅率兵与敌军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二段,写在途中目睹并州土地荒芜、人民流亡、胡寇横行的情况。文中写道:“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真切地描绘了百姓流亡之状。《晋书》载“馀户不满二万”,本文说“十不存二”可见流民严重。其原因,文章写:一是并州“困乏”,二是“群胡”抢掠,百姓在天灾人祸的逼凌下怎不流亡?《晋书》亦载:“并土饥荒“”寇贼纵横”。“及其在者”以下数句则是写未流亡在外人民的情况:生者,鬻妻卖子,骨肉分离。死者,横尸遍野,白骨如山。到处是一片悲衰的呼声,听之怎不令人断肠!这几句是如实地道出了当时的情况。《晋书》载:“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赢无复人色”。“群胡数万,周匝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极写并州匈奴兵众之多,而且到处烧杀抢掠。史载: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离石(今属山西)起兵反晋。他自称大单于,又称汉王,表示他既是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又是刘汉封建正统的继承者。当时刘渊势力不断发展,其军纵横并州,断塞道路。并州刺史刘琨就在此时到达壶关,确实是历尽艰辛的。
第三段,写决心据壶关抗敌,然遇难重重,当此特上表。此段开头分析了壶关形势:“九州之险,数人当路,则百夫不敢进”,指出壶口关是个山形狭险的关口,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阻形势,据此进可攻退可守。然而,目前此关隘之地却极其贫因,既开柴薪,又开耕牛、田具。如此何以据关攻守?”以臣愚短”以下写自己面临此况,忧从中来,废寝忘食。从此处,可看出作为晋国将领的刘琨驻守边陲时的忠义之情。“臣伏思此州虽云边朔”以下,述并州的地理形势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虽云边朔”点明并州处于北部边陲,“实迩皇畿”指出其重要性尤如皇城近郊。“左通河内”四句以排比句写并州重要的地理位置,“河内”郡名,指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司冀”是司州与冀州,一指河南东部,一指河北一带。“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说北部可以捍卫被匈奴贵族压迫的胡人,西边可以抵御匈奴贵族刘渊军。史载:刘渊起兵后,不断征服各胡族,并将各胡族人民源源不断迁入并州。“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一句,是从并州的物产兵员方面说其重要。如此,凭借并州,可以抗强敌,卫天下。作者在这里以排比句式强调了并州的地位,以期引起皇上的重视。在上面层层分析的基础上,向皇上提出了具体要求:请发“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予并州,只有如此“委输”,才能“全其命”。
阅读《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一文,可以看到作者镇守边关,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尽忠报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