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07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节选)导读

07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节选)导读

一、内容概括

《哈姆莱特》是一部五幕悲剧。故事讲述了正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回国为父奔丧,却发现叔父克劳狄斯已经登基成为新王,并与母亲结婚。一天夜里,父亲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并要求儿子复仇。哈姆莱特震惊悲痛,发誓复仇,同时决定在采取行动前用装疯迷惑对手,保护自己。克劳狄斯不断派人试探,都被哈姆莱特识破。哈姆莱特用戏中戏证实了鬼魂的话,但在克劳狄斯祈祷时却没有动手;一次,他在与母亲谈话时,将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当成克劳狄斯误杀。克劳狄斯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准备假英国国王之手除掉他,结果,奸计被哈姆莱特识破。此时,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因种种变故,精神受打击失常,溺水身亡。克劳狄斯一计不成,又挑起波洛涅斯的儿子、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莱特的仇恨,怂恿他们决斗,并在剑上涂毒,酒里下药,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最后哈姆莱特被雷欧提斯的毒剑刺中;雷欧提斯也被毒剑所伤致死,王后则误喝毒酒而死。哈姆莱特临死前,将奸王克劳狄斯刺死。

二、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他出生在英国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从事手套制作和销售的商人,担任过小镇的治安官和市政官等职,但后来家道中落。大约在1571-1578年之间,莎士比亚在当地的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他去了伦敦,开始了戏剧生涯。他写的第一个剧本是历史剧《亨利六世》,上演后获得成功。1594年,莎士比亚加入著名的“御前大臣供奉剧团”。1613年,莎士比亚返回假相斯特拉福,1616年去世。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8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以及若干首不同题材的短诗,以戏剧方面的成就最高。

三、代表作品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及合称“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四、《哈姆莱特》的思想主题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它通过古代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五、哈姆莱特这个人物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不仅拥有先进的思想,有复仇的能力和决心,也受民众爱戴。

六、《哈姆莱特》艺术特色

1、具有高超的情节结构艺术。哈姆莱特为父复仇是剧情主线,作者同时还安排了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这两条辅线,与主线形成对照,丰富了剧情,深化了戏剧矛盾。

2、戏剧语言十分精彩。莎士比亚善于为不同人物找到适合他们身份、年龄、性别、性格的语言,使他们的对白都充满个性。

3、大量采用双关、比喻、夸张等修辞技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4、文体以无韵诗体为主,穿插以格律体和散文体,时而优雅深邃,时而粗俗和直白,加强了人物台词的变现力和深度。

5、本书节选的第三幕第一场,这一场戏最重要的内容是哈姆莱特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这段表现哈姆莱特延宕性格的独白,采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长短句交错,气韵流畅,气势磅礴,具有丰富的心里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蕴。

七、人文主义的内涵

1、用人权反对神权。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在政治上,人文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