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学习 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 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

  课型:讲读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因为前一个单元已经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但本单元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 本文时应引导理清段落间的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 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要让学生体会 本文的语言特点。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 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

 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

 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理清顺序:

 1、分析 本文的说明顺序

 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三、体会语言:

 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2、朗读1—2自然段,对 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四、拓读运用。教学线索清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教师导入: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通过优美的画面,优美的语言,让学生的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2、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进入自学,在文中勾画所需信息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勾画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搜索、筛选相关信息并提取、概括文章要点,训练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自学结束后,进行展示交流。1、3、4小题非常明确,从文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直接在班内展示即可。2小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展示,教师视情况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 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更清楚的掌握 文章内容,在交流中理清文章思路。

 (四)再读,理清顺序

 1、分析 本文的说明顺序

 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两个小题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静静思考,然后组内互动,最后班内展示。

 明确: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不能调换,因为这几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条理性,让学生明白,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文章的段与段之间都会有不同的逻辑顺序。

 (五)品读,体会语言

 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2、朗读1—2自然段,对 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品味 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严谨质朴也有生动形象。

 (六)拓读,学会运用

 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你能帮他解决一下吗?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设计意图 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结语: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奥妙无穷。我们只有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才能读懂它的语言,才会听懂它的倾诉,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七)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以春夏秋冬某一个季节的特点为内容,写一 篇小短文,能适当描述“物候现象”,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力与想象力,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组织材料和语言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朗读的`能力,掌握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

 ⑴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把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感知内容,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笔标出读不准的字词。

 2.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动笔标出有误的地方,听完后同学间相互交流。然后识记字词,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3.指导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每个小组出一人读,其它同学评价。)

 自学指导(二)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指导学生在讲观点时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四、教师小结.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练)

 2.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怀,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重点

 学习 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

 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论理学家,他对大雁是这样,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让我们走近大雁。

 二、课前热身

 1、生字识记:

 雾霭(ǎì)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2、词语识记:

 目空一切

 弥漫

 滑翔

 迁徙

 筹码

 3、预习效果反馈: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的哪些个性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四、合作探究

 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述的理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临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蒲身上的冬天。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语言生动形象。

 2、阅读课文第

 6──10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⑴选文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选文对大雁到玉米地的旅行,春雁的集会秩序以及集会中的激烈辩论等作了生动的描写。

 ⑵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这句反映了怎样的事实?

 反映了季节的更替及春雁的觅食习性。

 ⑶作者笔下的大雁有 思想,有家庭,有欢乐也有不幸,他是怎样表现这一切的?

 作者往往用诸如低语问好邀请旅行喧闹咕哝激烈辩论发言等颇具有人性化的语言,使得大雁了 思想,有了家庭,有了欢乐也有了不幸,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

 五、达标反馈

 1、字词见课前热身。

 2、课文结构见整体感知及板书设计。

 3、仿照例句的格式续写两句话。例句: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六、学习 小结

 1、内容 小结:

  本文是一 篇优美的散文,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环保意识,让我们跟着一起去领略了人与动物相伴的乐趣。

 2、方法归纳:

 ⑴抒情散文,形象性,知识性,事情性的完美结合。

 ⑵观察细微,笔触细, 本文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形象生动

 3、延伸拓展:

 利奥波德以充满喜爱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一群归来的大雁,你能否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再现一种可爱的小鸟呢?请就此写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归来(喜爱)

 (抒情散文)

 雁队和孤雁(感伤)

 珍视动物

 鸣叫(辩论—误论—喜爱)

 保护自然

 联合的观念(赞美)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4

  所在单元:

 三单元

  授课学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并识记“敬畏、蓬蒿、精巧绝伦、不自量力、相形见绌、咫尺、深邃、混淆”等生字词;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能力目标:

 1、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3、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手段与方法:

 1、边读边想

 2、自主探究

 3、合作研讨

 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狼藉(jí )咫(zhǐ )尺呐(nà )喊相形见绌(chù )

 美味佳肴(yáo )沾沾( zhān)自喜

 (二)根据意义写词语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自不量力)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相形见绌)

 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 (精巧绝伦)

 美味的饭菜。(美味佳肴)

 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喜)

  二、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三、课堂活动

 1、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采用“把握关键语句法”,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默。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否定了“征服自然”的口号,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

 ②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敬重畏惧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答: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的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2、结构解读

 引论征服自然不自量力(第到第自然段)

 敬比喻

 畏人类智慧不值得骄傲(第到第自然段)拟人

 自本论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到第自然段)对比

 然宇宙生命(第到第自然段)反问

 结论敬畏自然和平***处(第到第自然段)

 3、句段品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答: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答: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答:与上句的比喻“肌体”相呼应,增强文意的连贯性,突出强调了人类与宇宙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4、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同讨论解决。(把问题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5、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6、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同讨论解决。

 7、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8、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四、拓展探究: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五、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4、词语积累:

 深邃:深奥殊不知:竟不知道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映照:照射诚然:实在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断言:很肯定地说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