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世外桃园散文

世外桃园散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世外桃园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外桃园散文1

 王校长和王师娘一直生活在老家,住在老屋子里。这老房子是四间五架梁的老式瓦房,东南角两间小屋,一间厨房,一间杂货间,摆放着各种农具。

 屋后有枇杷、葡萄、柿树、橘树、桃树等十多种果树。最多的是桃树,有十多棵,看起来俨然是一座世外小桃园。

 王校长所在的小王庄,早年有十多户人家,随着时代的变迁,小王庄就剩王校长一家了,准确地说就剩王校长俩口了。王校长成了小王庄的庄主。果园的东面还有一大片蔬菜地,里面栽种着各式各样的时令蔬菜,桃园的后面还有一方小鱼塘,更有让人羡慕的是,屋子的西边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退休后的王校长时常悠闲自在地在小河边钓鱼。

 儿子女儿住在镇上,好在不远,他们经常回家看看,陪老俩口拉拉家常,帮老俩口做做家务,再顺手牵羊带走一些家里的纯天然绿色土特产:蔬菜、瓜果、鸡鸭鹅、野生杂鱼等等。

 春天,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包裹着小王庄,小王庄也不示弱,粉红的桃花争先恐后地盛开着,小河边刚抽出嫩芽的垂杨柳,尽情扭动着迷人的腰肢。小王庄成了个害羞的新娘,在春天里着上五颜六色的盛装,搔首弄姿,摆着各种poss,留下一个个娇羞诱人的画面。

 王校长早已在桃树下给鸡鸭鹅造好了新家。小鸡待遇特殊,它们整天在桃树下闻着花香,吃着美食,叽叽喳喳,好不热闹。鸭子与鹅则在鱼塘里嬉戏,累了便到桃树下休息一会。此时,王校长会把王师娘从菜地里采来的新鲜的莴苣叶子拿来犒赏它们。

 傍晚时分,小王庄炊烟袅袅,王校长拎着稻谷或小麦等,常站立在桃树下,“哆哆哆……鸭早早……哦……哦……哦……”地叫唤着,一时间鸡鸭鹅“三军”立马到齐,叽叽叽、呱呱呱、嘎哦嘎哦……纷纷报到。王校长是名副其实的“三军”统领……随着王校长手里的稻谷或小麦的撒开,一场抢食大战就此打响。

 “打个电话给哥哥姐姐,让他们都回来摘桃子。”王师娘对回来的小儿子说从六月初开始,王校长家的桃子就陆陆续续成熟了,前翻后起,前后两月有余。最先成熟的油桃,红通通的、光滑滑、油亮亮,与家里的草鸡蛋一般大小;油桃刚吃完,各种时桃又上市了,毛绒绒,黄里透红,大的跟双黄鸭蛋差不离,咬一口,又甜又脆;最大的是水蜜桃,看到它们,自然就想到《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甜津津,水汪汪的,鲜得很。

 王校长家的十来棵桃树,最多的一年能结千把斤桃子呢!这么多的`桃子,王师娘是舍不得卖一斤的。这不王师娘叫儿子女儿回来摘桃子,送左邻右舍,送亲朋好友。她嘱咐儿女:“树顶上的桃子够不着,就不要去摘,留给常来常往的鸟儿们吃;最下面的桃子也不要摘,鸡鸭鹅想吃就让它们也尝尝鲜;中间的,你们拣好的大的摘。”曾经有路人开车经过,想吃桃,王师娘高兴得不得了,热情地说:“摘摘摘,你们尽管摘。”后来她逢人便嘚瑟:“人家开轿车的都来摘我们家桃子呢!”

 王校长是孩子王,教了一辈子的小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大儿子也是老师,他指着果园里的桃子对大儿子意味深长地说:“这些桃虽然一样躺在阳光的怀抱里,一样的绽放花朵,但果实有的先熟,有的后熟,有的大,有的小,有红通通的,有黄里泛着粉的,只要不着急,每个桃子都会长得又红又甜。其实教育何尝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儿子若有所悟:“是啊,桃子即孩子,孩子亦即桃子。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但只要我们因材施教,顺其自然,正确引导,他们每个人都会有独立成长的机会……”

世外桃园散文2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世外桃园,可终究不知道这世外桃园在哪里!于是,人们便开始了尽情地想象。难道在天上、还是在海边、亦或是那大山深处的老林里?不!不是的!它其实就在你的脚下,就在你的眼睛里。山西晋城市陵川县的古郊乡有一个自然行政村,地处县东南的边陲,与河南省辉县市相接壤,两省的界碑就置于这锡崖沟的边沿。这里山大沟深,原先无路可走,是一个交通闭塞且又偏僻的山村,如今却成了人们向往的世外桃园。

 面积约十五平方公里的锡崖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过去这里一直没有道路,为避于战乱,千百年来,古人们从沟外沿羊肠坂攀援来到这里,从此开始了自给自足,自生自灭的世外桃源生活。交通之不便,千百年来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状况及气候的适宜,成就了这神话般的地方。

 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不知是因几天前下过雨的原因,还是地下水资源本来就很丰富,沟里溪水涓涓、鸟儿在树枝歌咏,漫山遍野一片绿油油的景色。山楂树、核桃树和花椒树,以及许许多多的其他树木比比皆是,郁郁葱葱。发源于村北王莽岭南麓的清水河,河水碧绿如茵,穿村而过。河边竖着水深四十二米的警示牌,看了让人颇感后怕,若非警示水深如此,怕早已有人先入水中冲凉了。

 河道上石块堆砌的三三两两拱形小石桥,零零散散坐落于河畔的自然村落,古老的建筑民居小楼,耳边潺潺的流水声,这一切构成了一处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独特景象。置身其中,又仿佛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使人们流连忘返。此刻,我似乎明白了起来,这里的人们为什么宁愿花三十年的时间,用钢钎、铁锤一锤锤开凿那令世人惊叹的挂壁公路,也不愿选择离去的真正原因,或许就是因了这世外桃园式的风景。

 村落的正中,平地之间有一南北走向的岩石裂缝,清水河注入深涧,宽处约三十米,窄处仅有三米左右,涧最深处达到一百多米,河流至此跌入深谷,涛声如雷。我们来得不凑巧,正赶上前段时间一游人不慎失足落入沟中,正值停业整顿的期间,不准游客下沟。不得已,只能在沟口观看。听着那轰轰隆隆的飞瀑击潭声,望着深不见底的沟崖,令人感慨万千。崖壁的岩石裂缝直上直下,如壁立千仞,形如刀削。崖壁呈暗红色,据说当年有神仙在此冶锡炼丹,丹炉的烈火映红了崖壁。

 锡崖沟的民风仍然保持着昔日的风貌,或者说是远古的民俗,非常的淳朴。我们居住在村口的一家农家小院的旅舍里,院子不算很大,一座前些年建成的两层简易小楼。虽然设施简单,但极为地干净,可同时接纳二十多人住宿。院里还住着来自河南的两夫妇,据说每年都要来这里小住一段时间,因这里的环境好、空气好,坐车也方便,服务也周到。小院的主人是一位年近五十的王姓村民,两口子精心经营着小院落,热情周到,人很随和。主人耐心地介绍沟里的情况,并做了许多的山野菜来招待大家。

 这一类的旅舍在如今的锡崖沟村已开办了不少,既方便又便宜,许多外地来搞摄影和绘画的文人们都喜欢住在这里。听村里的人们讲,去年冬天下雪封山后,仍有几个外地摄影爱好者,背着行囊,徒步行十五公里,穿越陡峭的山路,来到沟里进行创作。我想,锡崖沟的冬季也一定很美,那冰清玉洁的雪世界,雾凇累累的山林,阳光映射下晶莹剔透的松针,覆盖着厚厚雪被那袅袅炊烟的小村落,这一切都吸引着那些不断追求完美而不畏艰险的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