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九上语文《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九上语文《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画山绣水》教学反思1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家杨朔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桂林山水的诗情画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风光,堪称画山绣水,显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作家穿插有关山岩的传说故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使读者认识到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牺牲的意义,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美文美教,更为重要的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案设计过程中在?教方法?的同时,也给学生适当?留白?。留白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思维、创造等自主活动预留充足的空白和时间。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去观察体验、去发现规律;留足生生对话的时间,多给他们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留足师生对话的时间,不马上给答案;留足自由创造的时间,提升感悟和能力。

 教学设计时本人明确了要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近文本,感悟文本,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朗读赏析和品味感悟文本上,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达到与文本和作者深入对话的境界,实现?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单元目标,践行?美文美教?的教学追求,追求审美与技能并重的?美文美教?的有效课堂。

《画山绣水》教学反思2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中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杨朔。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挖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校协进课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3、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1、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我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中考要求,现在的中考依据文本,降低难度,所以我设置的主问题是课后探究练习题一: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是怎样结合的?

 围绕主问题,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以下学习方法:①诵读法。通过大声朗读,体会杨朔的散文语言清新、绚丽、凝练的特点。②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③联想法。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传说故事,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自读作者简介和漓江的背景介绍,避免了教师的直白;体会语言特点时,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并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避免了教师的过多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风景画,仿照课文所叙传说,编写传说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适时点拨引领,比如:在探究主问题时,由学生的回答,我适时指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妙处时,我适时地引领学生注意规范答题。

 本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忽视了对子问题的精心设计,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紧扣中考要求精心设计,没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

《画山绣水》教学反思3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家杨朔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桂林山水的诗情画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风光,堪称画山绣水,显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作家穿插有关山岩的传说故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使读者认识到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牺牲的意义,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美文美教,更为重要的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拟定目标,逐层深入

 基于本篇写景抒情散文的内容和特点,教学目标拟定为?三美?:欣赏奇异的桂林山水,感受大自然之美;品读清新、绚丽、凝练的语言,体会意境之美;聆听传说故事,感悟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的设计,本人运用了余映潮老师提出的?板块推进式教学模式?。 在?走进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一起听山的歌唱,赏水的灵秀?主题的统领下,主要由?看山看水,话桂林(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聆听高山流水(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山姿水韵(赏读课文,赏析语言)?、?品味山水之魂(品读课文,感悟主旨)?、?写山写水,写感悟(讽诵得之,能力提升)?五个教学环节组成。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解读文本。

 二、以生为本,彰显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建构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这种活力体现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引领下的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课前播放贺敬之《桂林山水之歌》配乐朗诵的视频,营造氛围,带领学生走近桂林山水。在此情境下,引导学生思考,与如诗如画的山水零距离,一定有许多美好的感受要一吐为快,要求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学生在聆听桂林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时,勾画出桂林山水异于其他山水的总体特征的语句,说说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情感。优美的情境导入是成功教学的一半,整体感知为赏读文本奠定基础。

 (二)赏析语言,激发情感

 杨朔这样自我评价:?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以诗为文?是杨朔自觉的艺术追求,作家诗一般的语言使桂林山水更添三分意境。

 美文要美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欣赏对桂林?画山绣水?的景物进行描写的画面,给这些画面拟一个诗意的小标题,如?漓江水色图?、?鱼鹰捕鱼图?。学生品读清新绚丽凝练的语言,由此生发对桂林山水的热爱、赞美之情。学生怀着这份热爱、赞美,朗诵所喜欢的画面描写的语句,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在欣赏奇山异水优美画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文章主旨,思考桂林不仅美在诗情画意的山姿水韵,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桂林的山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泛滥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想象。

 最美的石头会唱歌!教师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思考:作者介绍了从桂林到阳朔沿途的哪些岩石?这些岩石诉说了哪些美丽的传说?按文章的标题,重点表现的应当是桂林的山和水,而作者大部分篇目都在写传说故事,是否偏离了?山水?这一主题?作者为什么要在?画山绣水?的风景描写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

 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文章结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文章的主旨。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体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总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本文这种写法带着时代的印记,表现了阶级情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三、实践运用,提升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策略,通过技能训练,最终为学生掌握运用。在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审美性的同时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一)朗读指津,传情达意

 学生如果能有感情地朗读优美的语段,传达那份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其他学生也会深受感染,那么怎样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

 例如:阅读?漓江水色图?,感受一下哪些词语能表现漓江水的平静、清澈和作家的赞叹之情。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教师提示学生小声地试读,注意重读、语速舒缓、语气柔和、投入感情。指名一到两名学生展示朗读风采,也可进行男女生朗读比赛,师生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总结朗读美句佳段的方法:感知写了什么(对象),怎么写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将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做重读、语调、语速、语气的处理。投入自己的感情,将文中语言化为自己的心声。

 (二)口语表达,实在管用

 赏析传说故事时,要求学生从四个传说故事中选择最为感动的一则,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并说一说感动的理由。从学生感动的诸多理由中,可以归纳出这几个传说的一个***同之处,那就是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人性之美。

 ?今后呢,人民在崭新的生活里,一定会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神话,新的故事。你等着听吧。?那么在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桂林山水会讲述怎样的新神话、新故事。学生从文中所描绘到的岩石或漓水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创作故事。

 教师展示桂林漓江和奇石的组合图,播放张也的歌曲《走进新时代》,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抒写感悟,一文一得

 景美、人美、情更美,欣赏如此优美的散文,学生不仅有话要说,并且还应有抒写读后感悟的欲望,本课教学设计围绕桂林奇山异水的美景和传说故事中的人性美要求学生抒写感悟。

 例如:人类的智慧是多么令人赞叹,他们用丰富的想象赋予世间万物以无限神奇。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江一湖,都因了那些美丽的故事而变得鲜活动人,一代又一代装点着人们多彩的生活。人类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自然的这些神奇,想表达哪些感情呢?要求学生写一小段话。

 写作角度如: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记录艰难苦恨的生活;表达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黑暗社会的不满等。

 四、雕琢板书,浓缩精华

 新颖美观的板书,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的享受,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板书设计时力求突出三点:(1)体现本文《画山绣水》的描写对象,即桂林的奇山异水。(2)通过?水?和?山?的象形字形象地反映山水的主要特点:山的怪奇、峭拔;水的清澈、碧绿、如诗如画。(3)浓缩课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借助山水泛滥想象,凝结感情,要求人们牢记过去、珍惜现在、畅想未来。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五、反思

 教案设计过程中在?教方法?的同时,也给学生适当?留白?。留白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思维、创造等自主活动预留充足的空白和时间。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去观察体验、去发现规律;留足生生对话的时间,多给他们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留足师生对话的时间,不马上给答案;留足自由创造的时间,提升感悟和能力。

 教学设计时本人明确了要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近文本,感悟文本,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朗读赏析和品味感悟文本上,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达到与文本和作者深入对话的境界,实现?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单元目标,践行?美文美教?的教学追求,追求审美与技能并重的?美文美教?的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