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舒 婷
不经意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里读到:“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仿佛此时才觉得聚蚊如雷的市声,汹汹扰扰难以忍受,随即起来关窗。
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颂着。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老师流了眼泪。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米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道小泥沟,连芦苇都渴死了。
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尤其当你听说,放两个钟头的水,将损失五千块钱,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
游湖和观瀑毕竟不是日常生活,赞叹罢了,人都回到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里。浩淼的水,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都被人类一一解构。水的分子式是H20,水源来自四通八达的管道,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水的乱世家族被温温吞吞封存在塑料瓶子里,随人们去旅行。谁敢“拨开青苔喝山泉”呢?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大清早开了重重铁门,送孩子穿过城市去上学,不觉得缺了什么。夜半应酬或下班回来,半幅裙裾沾了尘灰是有的,但不会被打湿。和情人在马路上散步,如果鞋尖洇潮,不是刚过了一辆洒水车,就是谁家的污水泼到街上来。直到有一天,在菜市场上看到地摊上叫卖的塑料玫瑰,伧俗的染色花瓣上,竟然沾着几粒透明小球。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相信人们还没有完全忘掉这个叫做露珠的小精灵。
永远不会滚动,永远不会干涸,永远不会作“鲛人泣”和“风度欲成津”的廉价塑脂露珠儿!
玫瑰、茉莉、紫罗兰,需要什么香味均可招之即来,因为香精的品种越来越齐全。炎热的南方,人们买门票租棉大衣,参观室内冰雕,用人造雪堆雪人,孩子们以为,南极就是建在公园里的一座冰库。商人懒得精心复制露珠,因为它在工业社会里无从依附。甚至诗人也不再露水蘸笔,生怕读者说他文艺腔,好酸。
什么都可以仿造,就连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但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悠远。其幽秘其清凉其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的。
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地和传说中的原始森林。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天,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品读:
本文是一篇充满生活哲理的精美散文。在人类与自然关系日益悖谬的今天,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诗人的敏感,借一滴小小的露珠,把个人的主观感受天衣无缝地融入叙述和描写中,把笔下的小小露珠变成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以小见大地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肆意践踏与破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的呼唤、赞美和怀念之情,从而彰显了人类要关爱自然的主题。
全文文笔流畅、结构清晰自然。文章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而是注重个人的思绪流动,围绕主题一气呵成。如文章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主体部分依次列举人类对河流、湖泊、瀑布、生活用水等肆意践踏和破坏的现象,并由此分析露珠消失的真正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后果。结尾部分发表议论,表达对露珠的赞美、怀恋和愧疚之情。
语言方面含蓄隽永,富有诗意。文章多处引入古诗名句并从新的角度活用典故,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而且使文章构成一种奇特的艺术境界。如“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等;诗意的语言还呈现出大跨度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如“‘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列举从古到今有关水的各种知识,为读者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水世界;叙事议论意在言外,含而不发。如文章的标题“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用“露珠”象征和谐美好的环境,含蓄地告诉人们要牢记保持清新自然的生存环境。“精简机构”“有了管教”“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水的乱世家族”“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等暗含着作者对人为破坏自然的反感和不满。“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又含蓄地告戒人们:露珠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自然环境和谐美好的标志,而它却远离了现代社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这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人类是有罪的,应该感到愧疚。
细品全篇,文章情景交融的特点十分突出,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人生的经历和情感的体验,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写法方面都有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