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雪花飞舞动画,配乐。)
同学们,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冬天真的就来了。我喜欢冬天,喜欢雪花开放的味道,因为,每一朵雪花,都会有一个美丽的童话。其中有一个童话,名字就叫——《线条的梦》。
二、故事激趣。
线条的梦
师:熊猫在雪地上画了一条竖线,小猴子看见了,可高兴了,它说:“这是一根很高很高的竹竿,我顺着它爬上去,就能( )!
生:就能吃到树上的果子。
生:就能摘到天宫的蟠桃。
师:熊猫在雪地上画了一条横线,小马看见了,高兴地说:“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沿着它跑过去,就能( )!
生:就能跑到大草原,吃到青青的草。
生:就能跑到天边。
师:熊猫在地上画了一条斜线,小猴子大叫起来:“( )!”
生:哎呀,竹竿倒了,我要摔下来了。
师:熊猫在地上画了一条曲线,小马大叫起来:“( )!
生:哎呀,路这么崎岖,我到不了草原了。
生:不好,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的去路。
三、启发想象。
1、如果把这一根根线条交给你,你会编织出怎样的梦呢?请把你想到的事物画在那片彩色的树叶上。(每人一片彩色的树叶课前准备好。)愿意到黑板上画的同学自己上去。
2、谁来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生:我画的是一颗流星。
生:我画的是在海上航行的一艘船。
……
四、续写训练。
1、有一个孩子,他用线条画了一个“○”,由“○”他想到了“蛋”,由“蛋”他想到了《蛋》:这个皮球不圆嘛!/也可以滚吧?滚呀滚……/“啪嗒”/
2、想想看发生什么事了?
生:蛋壳破了。
生:里面蹦出了一只小鸡。
生:这是一个金蛋,金蛋破了,里面滚出了许多黄金。
生:里面滚出了一个小小的太阳。
……
师:哈哈,里面跑出了一个个惊喜!你们的回答让我惊喜。
五、引出儿童诗。
1、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
生:小鱼吐的泡泡。
生: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炊烟。
生:一轮明月。
师:看到这个“○”,我还会想到眼睛。
2、练习用“眼睛”说话。
师:谁会用“眼睛”说一句话?
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生:老师的眼睛很漂亮。
生: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否则就会像郭老师一样戴上眼睛。
生:郭老师的眼睛会放电,让我们感到温暖。
生:我想郭老师昨夜一定又熬夜了,你看她多了一对黑眼圈。
……
3、试编儿童诗。
师:什么是天空的眼睛?
生:白云。
生:星星。
师:什么是大地的眼睛?
生:湖泊。
师:早晨,露珠上躺在花瓣上,你会想到露珠是谁的眼睛?
生:露珠是花瓣的眼睛。
师:奶奶年纪大了,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谁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是奶奶的眼睛。
师:你是奶奶的眼睛,你可以帮奶奶做些什么事?
生:我要讲最动听的故事给奶奶听。
生:我可以跟奶奶说窗外风景……
师:把我们刚才说的连起来:《眼睛》露珠是花瓣的眼睛,/星星是天空的眼睛,/湖泊是大地的眼睛,/我是奶奶的眼睛,/我要讲最动听的故事给奶奶听。
师:刚才,我们集体创编的就是一首《儿童诗》。
怎样写儿童诗(儿童诗怎么才能出惊句)
对于儿童诗的我没有研究过,但是在创作中也学着写了一些,也发表过一些,现在谈一些感受。
在谈儿童诗的写法,要先谈一些大家的。首先谈一下全国著名诗人王宜振的诗观,他曾几次到我们这里来讲课。他提出诗的观点就是“反常化”、“奇特化”、“近取譬”和“远取譬”。
诗歌不同于小说、散文。诗歌有独特的审美规范,那便是想象,想象可以叫虚拟。想象是一种精神自由,天马行空,任其驰骋。想象使你神思飞扬,想象使你表现的事物活龙活现。诗歌的语言往往因想象发生变异,或者叫陌生化。陌生化就是“反常化”、“奇特化”,它会使诗歌的语言变得奇异,增加感觉的难度,延长感觉的关注度。
诗歌的语言变形有小幅度变形,我们把它叫作“近取譬”。诗歌的语言大幅度变形,我们把它叫作“远取譬”。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近取譬”。“三月春风似剪刀”属于“远取譬”。
儿童诗也常借鉴这种“远取譬”的表现兵手法,它使儿童诗的表现力更强烈、更新颖、更奇妙。以台湾诗人林焕彰的《妹妹的红雨鞋》一诗为例,它就是运用“远取譬”的手法,写得十分精彩。小诗不长,只有10行,是这么写的。
妹妹的红雨鞋/是新买的,/下雨 天,/她最喜欢穿着,/到屋外去游戏,/我喜欢躲在房子里,/隔着玻璃看她们,/游来游去,像鱼缸里一对/红金鱼。//
穿着红雨鞋在雨天的屋外游戏,游来游去,竟不是雨鞋,变成了鱼缸里的一对红金鱼。这种想象的变异是非常大的。它不但表现变异了,形状变异了,主客体变异了,而且性质也跟着变异了。当然,这种变异如果离开相近,相似,相反的联想规律,那便会导致混乱。
“红雨鞋”和“红金鱼”是相近的比喻,用“红金鱼”比喻“红雨鞋”便非常贴切,尽管它的变形幅度不大,由于这两种事物都是孩子司空见惯的事物,孩子仍然能够理解。
再拿台湾诗人林武宽的《鞋》一诗为例吧,亦是彩诗歌语言的大变形,也就是远取譬写出的一首绝妙的小诗。诗是这样的。
我回家,把鞋脱下/姐姐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下//
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回家的温暖//
这首12行的小诗,有两次变形。一次是鞋变成人,一次是鞋变成船。这两变形都非常之大,都是形变到质变的变化。鞋变成船,很相近。鞋的样子就你是只小小的船。但是鞋变成人,这中间的差异就比较大了。它依附的基础不再是相近,而是一种自由联想。试想,一家人大大小小的鞋依偎在一起,像不像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呢?鞋代表人,大鞋代表大人,小鞋代表小人。这种变形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变形要合乎情理,句子出来也就很奇了。
下面我们解读一下儿童文学大师王宜振先生的儿童诗,他可是写儿童诗的高手,在他的作品经常运用“近取譬”、“远取譬”的写作手法,他在多次讲课中大力提倡“反常和道”和“超现实主义。”关于他的诗我就不用多讲,现在我读一首请你自己理解。名子叫《秋风娃娃》。
秋风娃娃可真够淘气
悄悄地钻进小树木里
它跟那绿叶亲一亲嘴
那绿叶儿变了,变成一枚枚金币
它把那金币儿摇落一地
然后又轻轻地把它抛起
瞧,满天飞起了金色的蝴蝶
一只一只,多么美丽!
我过去写过一些儿童诗,也学习运用了“近取譬”和“远取譬的手法,但是否运用得当,我也说不准。现在我选读两首,请同学们参考。一首是《大雁留下的羽毛》,一首是《红叶的梦想》。
大雁留下的羽毛
一群大雁飞走了
只留下羽毛在空中飘
秋风对它们悄悄地说
你们也干点什么不要光是逍遥
羽毛说我要变成大棉被
让冬天的娃娃都来睡觉
羽毛说我要变成大棉罩
让冰冷的树苗不再呼叫
羽毛说我要变成大棉袄
让牧羊人穿上吹着带春的呼哨
羽毛说我要变成棉袖套
让妈妈戴上把冬天放在锅里爆炒
羽毛说我要变成棉座垫
让奶奶坐着继续唱着童年的歌谣
羽毛说我要变成棉手套
让爷爷戴着下棋时不再抢着出炮
羽毛说我要变成毛茸茸的笔
让孩子们写字时不再缩手缩脚
羽毛说我要变成香喷喷的橡皮
让粗心的孩子把作业本里错别字搓掉
红叶的梦想
红叶梦想变成美丽的书笺
为大地这部厚厚的书分列章节
红叶梦想变成种子丢进土地
为春天的花儿孕育着绿色
红叶梦想变成一只百灵鸟
为南飞的大雁唱着送行的歌
红叶梦想变成一个个标点
把甜蜜融进我们有节奏的生活
红叶梦想变成毛茸茸的小草
让过冬的鸟儿们衔去垒窝
红叶梦想变成一架巨大的钢琴
让嗖嗖的寒风为春天唱歌
红叶梦想变成一只小手
为沉睡的麦苗儿抚摸
红叶梦想变成座座花山
为单调的冬天填补空缺
红叶梦想变成一把小号
吹奏着让漫长的冬天不再寂寞
红叶梦想成一团团烈焰
把冰冷的冬天烤得火热
红叶梦想变成一篇篇飞舞的童话
把地球人的故事向外星人讲说
红叶梦想变成音符挂在天上
让太阳、月亮和地球一起欢乐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