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要吃土豆,我便从厨房的编织袋里取出了几个。这土豆是我从乡下搬来的,一直舍不得吃,原封不动地放在厨房里。
取出土豆,我却愣了,每个土豆身上都长了芽。看着满袋的种子,我苦笑了,想起小时候种土豆的情景。
那时,父亲在外地上班,很少回家。家中里里外外的活儿都由母亲操持。母亲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她除了教书,就是忙着各种家务活和一些农活。我们兄姐妹几个虽稍稍长大了些,也各有分工地替母亲分担了些家务。每天放学回家或假日,我便随母亲往返于田间、地头。去得最多的,当然是菜地了。
我家的菜地种过各种各样的菜,种得最多的是土豆,因为当时条件差,肉、鱼等好菜是不常吃到的,有些菜上市的时间短,只有这土豆食用的时间长,所以成了主菜。
正月前后,正是土豆的栽种时机。我们便把空地整成一垄一垄的,然后用锄头在上面挖出一个个均匀的小窝,再在窝里放些过磷酸钙(一种淡蓝色的粉末状肥料),接着在上面浇些水粪,再把切好的土豆种子芽头朝上地在湿湿的窝里摆正。作为种子的土豆,芽儿很多,每一棵芽都可独立成活,因此可以把它们分切成几块。切开的土豆,无皮的部分常常要拌上青灰才可放进窝里。这青灰是干柴燃灭后从锅灶里掏出的。种子入土后,须用灰把土豆连同芽儿一起盖上。这灰与前面的不同,是用土和干柴草烧成的。农村里烧灰很有讲究。烧不好,土是土,柴草是柴草,或者一部分烧着了,一部分仍是原样,结果得重烧。
立春之后,土豆的幼芽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然后越长越大,渐渐的`占满了整块空地。那些椭圆形的叶子,筋脉分明,参差不齐,很有景致。茎杆直立且有斜生。花开不久,地下的块茎慢慢长大,形成土豆。
长在地下的土豆容易被一种虫儿啃吃。这虫儿象蚕样,身子弯曲,首尾靠得很近,俗称“土虫丸”。被“土虫丸”吃过的土豆身上会留下一个个疤痕。
那时,母亲虽然年轻,但身子单薄,做地里的体力活很吃力,许多事我们都帮不上忙。长期的劳作中,母亲不仅维持了全家生计,而且还成了村里的种菜高手,她种的菜总是长的特别好。
转眼又将是种土豆的季节了。想起梵·高的一幅画《吃土豆的一家》,一种温暖的感觉又涌上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