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和他的《诗学》
一、概述。亚是柏拉图的学生。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你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论灵魂》、《政治学》、《伦理学》、《诗学》。亚是欧洲思想史上第一个创立这些学科系统的人。
是逻辑学的创始人,古典形式轮回的奠基者,写成了欧洲第一部逻辑学著作《工具论》,他从形式逻辑角度研究了概念、判断、推理及勘倭,还触及到了辩证逻辑问题。是古希腊第一个用科学的观点、方法研究美学、文艺问题的人。《诗学》的方法论有两个特点:一是严谨的逻辑推理。二是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结合。《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比较完整的美学、文论专著,深刻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
二、《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揭示“美的艺术”的本质特征,既是古希腊发展对理论酝酿提出的要求,又为亚里士多德回答柏拉图对诗的攻击提供了一个立足点。《诗学中》正是以此为立足点,以的本质和功用为中心,论述了的根本有理。
1、与现实的关系。柏拉图以理式论为哲学基础,从否定现实的真实性来否定的真实性。亚批判了他,提出了自己的摹仿说:第一,突破了“摹仿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提出艺术摹仿的是“行动中的人‘实际上是以现实的人生为艺术摹仿的对象,把传统的摹仿说提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第二,摹仿的本质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特殊表现普遍,它不仅仅反映现实世界的个别表面现象,而且揭示生活的内存本质和规律,因而比变通的生活更高更真实更美。
2、艺术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情感、欲望是人性中固有的,是人的特殊本质、即人的功能掅同,有权利要求得到满足;件时不人的功能还表现为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三、《诗学》的戏剧观。不但深刻论述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
1、悲剧的特性:对行动的摹仿。悲剧是行动的摹仿,这是《诗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行动作为悲剧摹仿的对象,应当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完整”指戏剧摹仿的行动有矛盾的开端、发展、结局,厂部分之间有内存的必然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一定的长度”指情节的长度和厚度,所饮食内容的多少要适当,既要以易于记忆为限,又要容纳得下戏剧事件的出现和剧情的转折。“一个行动”指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具有单一性,即悲剧情节的进程和结局是单一的,也即白垩纪概括的情节一致律。
完整、单一、适度,构成了戏剧的“整一化”原则,是亚里斯多德对悲剧、戏剧理论的重要贡献。
2、悲剧的主角:过失说。他从悲剧艺术效果出发,把社会道德观念引入艺术欣赏活动,深入分析了悲剧观众的心理,提出了著名的过失说。
3、悲剧的作用:陶冶说。他强调悲剧应当“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陶冶”原文是“卡塔西斯”,是为实现悲剧的道德教育作用的有力手段。
悲剧的卡塔斯西的实质,就是悲剧引起的怜悯与恐惧的快感,使观众理解悲剧人物遭受厄运的根源,认识到悲剧人物的“过失”所必然要带来的严重后果,帮助观众养成中允平和的“适度”的激情和行动,以利于希腊奴隶制国家“乱中求治”。
四、《诗学》的局限性
亚里斯多德对文艺问题的观察比柏拉图客观,论述也比柏拉图合理,阶级不甚鲜明,但在有的地方仍流露出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偏见。
《诗学》从本质不能离开可感觉的事物这个倒是出发,把审美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因之较多唯物的、辩证的气息。但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摇摆不定,是亚里斯多德思想的特色。
《诗学》的意图是要总结希腊文艺,特别是悲剧、史诗创作的经验,但是他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他的总结以柏拉为靶子,处处针对他,在批判中树立自己的理论观点。因此,他涉及的只是柏拉提出过后,缺乏自己新的东西。二是,他的总结还受自己的艺术趣味信皮的限制,有些地方不够客观。
五、《诗学》的地位和影响
1、古希腊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柏拉是唯心主义文艺思想的最大代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则代表着唯物主义文艺思想的最高成就。文艺的真实性,认为摹仿必须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存本质和规律,强调有机整体概念;社会作用,指出创作的心理概要降理智过程,破除神秘的命运观。
2、他的理论是西方主要美学概念的根据。《诗学》总结了 最高成就,建立了具有规范作用的理论,在西方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椐,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以前,主要美学概念的根据,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西方文艺思想的万流之源。《诗学》在欧洲产生大约起于15世纪末叶。十六世纪,《诗学》在意大利流行。
《诗学》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原名为《论诗》,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讲义。有佚失,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有人认为失传的第二卷可能是讨论喜剧的。现存的《诗学》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包括第一到五章。主要分析了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由此而形成的差别,进而指出了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与喜剧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包括第六到二十二章,这部分讨论了悲剧,它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写作风格等。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十三到二十四章,讨论的是史诗。第四部分是第二十五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是第二十六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高低。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摹仿是把艺术和技艺制作区别开来的基础,也是学术分类和界定个别艺术的本质的基础。他还深信,摹仿是人的本能,人在摹仿中既可满足其求知欲,又可获得审美的愉悦,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摹仿的天性。总体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包括这么几个内容。第一,是艺术家在摹仿现实的时候,不仅可以把它按本来面目如实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表现得比它更美或更丑。第二,艺术或诗的摹仿对象有三种: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认为把事物表现得比它的本来的样子更好或更坏,表现为它应有的样子,表现理想,这是艺术摹仿特有的功能。第三,艺术应当摹仿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亦即应当按必然律去摹仿,“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因此,与历史比较起来,写诗这种活动更具有哲学意味,更能表现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接近事物的真理。第四,为了表现必然之物,艺术家在摹仿的时候可以采取理想化和典型化的方法,以突出所摹仿事物的本质和鲜明特征。有时,为了达到诗的效果,诗人甚至可以描绘不可能发生的和异乎寻常的事情,只要能按必然律或可然律把它描写得可信。
《诗学》讨论的核心还是悲剧。在讨论悲剧的时候,亚里士多德首先对它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个定义涉及到了悲剧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悲剧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情节、性格、思想、台词、扮相和音乐。其中情节和性格是最为重要的。就情节安排而言,诗人应当遵循事件发展的可然律或必然律,应当使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就性格描绘而言,应当恰当、逼真、前后一致。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当是一些并非十全十美,亦非十恶不赦之辈,他们应当是好人,但又有一些缺限和过失,由此而给自己招致了灾祸,这样悲剧才能激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才能使我们的情感得以净化。
《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