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初级中学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四个层次。从1986年开始校村联办幼儿园15所,当时有幼儿教师20名,到2005年全镇有5个个体幼儿园,19名保育员,幼师由学者型向保育和才艺性转变。幼儿教育的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1986年开始,镇党委对民办教师进行确定与调整,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1987年----1988年,为规范教学行为,镇小学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并进行严格考核,1989年完善教学条件,全镇15所小学,校校有仪器室、实验室,1992年政府增加教育投入,村集体筹集资金,改善教学条件,达到校舍、院墙、校门、厕所、操场、桌凳、实验室、图书馆“八配套”,校园初步实现绝对化美化,1993年暑期,并掉了中心、三家子、后十八和杨家四所小学,剩余11所。1996年12月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2003年再次进行并校,变为6所小学。
四家子初中始建于1968年,位于四家子镇台大公路冰沟车站北300米路东,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占地面积19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从199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校教学条件不断完善,镇党委政府投资80多万元,建成和装备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以及体音美器材室,建成高标准篮球场,食堂、宿舍、自行车棚等配套设施完善,松柏四季常青,春夏秋百花争艳,被命名为花园式学校。教师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多次被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评为文明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校、教育科研先进校。
1990年成立农职校,采取巡回教学、集中办班和常规教学三种形式,授课内容除文化课外,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进行温室棚菜和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建立了马圈子、杨家、六间房、四家子等四个巡回教学点,集中办班8次,培训学员230人1996年24名毕业生参加了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农学专业学习,毕业后有一名学生被保送到沈阳农业大会,有三名学生考入熊岳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学习。2000年农职校撤校。 四家子乡卫生院于2002的解体,先后设立了卫生所19个,个人诊所5个,药房3个。四家子镇预防站负责卫生检测、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禁绝毒品等防疫保健机构工作,在“非典”和“禽流感”期间没有发现疫情。
镇政府于2000年投资20万元建立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886平方米,有藏书1万册。馆藏档案88全宗,1057卷,党军人员资料1004名(袋),其他资料300册。文艺形式有高跷、大秧歌、二人转,从1998年开始卡拉OK比较流行,重大节日有文艺演出,文学创作方面作者丁宁,从1991年开始,陆续在《黑山县报》、《锦州日报》发表散文诗歌百条篇(首),有4篇作品被收录在《这人 这事 这情》和《黑山知名作者大观》。
1986年成立了科协组织,有专业小组12个,会员60人,有职称的科技人员27人,其中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3人,农业技术员17人,会计师2人,助理会计师1人。科协举办“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讲座、发传单、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过去玉米一直采用条播,人工除草,从2003年推广了玉米精播技术进行穴播,每亩节省种子50%,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在四家子境内发行了报纸主要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广汇报》《中国教育报》《辽宁日报》《锦州日报》《黑山报》等,刊物有《***产党员》《半月谈》《党风月报》《党建》《妇女》《辽宁青年》《新农业》等,统由邮政部门发行。2005年统计,各种报刊近200多钟,发行40900份。
1993年9月,镇政府投资10万元,建DS----11频道电视插转台,从此广播站和电视台合二为一。1996年6月投资3万元,开办了84.5兆赫调频广播电台,并完成了7个村的调频广播联网,同年11月,实现有线电视工程,投资近17万元,一期工程入户260户。1997年3月,延网补户,又投资3万元。7月大兴堡村自筹资金13万元,由县广播电视局施工建成四家子镇第一家村级有线电视前端站。1998年2月,广播电视站独立设计施工,在六间房村开发有线电视工程,一次性入户150户,并传送了四套数字节目,总投资近10万元。1999年8月镇政府投资2万元,更新了DS---11频道发射机,10月,组织民间借贷1.5万元,购进一台切换机和一部精度较高的场强仪,同时对有线电视端进行技术改造,新增3套数字节目,更新了机柜,方圆百里都可接收到节目。2003年开设有线电视接收点,线路30公里,有三台光发射机,一台接收机,可接受37个频道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