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引导学生能明白和把握构思的具体要求:
1 “活”
活,即以灵活的头脑去进行构思。首先要弄清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求抒发真情实感,学生苦思冥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这么一段情感经历,人事情物能否真实对应,认为虚构或挪移一点即为不真实。其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加工和变形,是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创作主体根据他的个性、气质、审美观念以及艺术媒介的特性,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进行艺术虚构和艺术想象的结果。”如果写作都是对日常生活一层不变的真实反映,那就算不上是文学艺术,充其量只能说是一张张写实的照片。
其次是诱发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实现对生活素材的选择加工和重组。比如说老师一个作文题目刚揭示,学生马上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在自己的记忆中一搜索,想起来的相关联的第一件事就马上确定为要写的题材。这种构思来得太仓促了。老师可充分调动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有没有事与这件事相关联的呢?事情是否有前因后果呢?此事与彼事能否通过想象进行切割重组来实现对表现主题最好的效果呢?我觉得如果少了想象与联想,构思活动便丧失了生命力。
第三是积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实际作文构思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缺少灵活的头脑,思维方向单一而易走进死胡同。像“我们的校园”这样的作文怎么写呢?从学校环境布局来展示美,写景抒情是司空见惯的构想,写起来是千篇一律。这正是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师生的心灵美、外人眼中的学校、学校饱经沧桑的历史、今日取得的辉煌成就、即将迈入的崭新未来等正面、侧面,甚至是反面的角度来思考。
2 “新”
新颖的构思常常使读者眼睛为之一亮,会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留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穿旧鞋”不会是新的创举,这种“新”要靠学生自己去探寻,去发现。
新的构思表现为新的话题或观点。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一文,提出的观点就独特新奇,读者一看文题就会带有疑问:一般来说,提醒都是为了避免不好情况的发生,幸福也需要提醒吗?带着疑团读完全文后,读者会明白,作者是为了提醒人们好好珍惜幸福、领会幸福、尽情的享受幸福。不能因幸福的日子太好过而生在福中不知福。新的论点对读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读者不知不觉地在轻松的阅读中认可了作者的观点。
新的构思表现为新的视角。提到写人的文章,学生通常习惯于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但有时打破常规,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人,表现人物精神风貌会取得更胜一筹的效果。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作者先渲染出祸不单行的悲凉家境,然后从父亲独特的背影这个角度,细腻地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关爱。质朴的语言中渗透着浓浓的亲情,读来催人泪下,让人难望那肥胖的、腿脚蹒跚的背影。而《一双手》一文,则通过“手”这一新的角度畅想了赞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之歌。虽然只写了手,但是“窥一斑以见全貌”,劳动者的形象全面深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新的角度体现文章的主旨,形成自己习作的独特之处,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构思和表达效果。
新的构思还表现为新的表现形式。如果要抒发一种感情,可以选择叙事抒情,也可以融情于景,还可以寓情于理。不必拘泥于一种方法。同样,在体裁上也有多种选择,可以吟诗,可以写上一篇抒情浓郁的散文,还可以拟一封饱含情愫的家书。新的表现形式能更形象地突出文章的写作意图。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文章的表现形式上多作一些新的探究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