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周国平散文概要

周国平散文概要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表列

一、词类

(一)词类:汉语实词。词类 意 义 举 例 使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出门向东。

(1)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搭配。

例1:他亲切的话语时刻浮现在眼前。(名与动搭配错误)

例2:它坚硬的目光变得柔和了。(形容词与名词搭配错误)

(2)不要误用词类。

例3:这是对他最大的讽刺和耻辱。(名词误用为动词。“耻辱”改为“侮辱”)

例4:现在,世界流行着许多发达肌肉的锻炼法。

(形容词误用为动词。“发达肌肉”改为“使肌肉发达”)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意义的词。

斑羚飞渡 上前出了桥 敬畏自然。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意义的词。

他是高而瘦的老人,我对他很尊敬。

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我第一次约了十多个同学到家玩。

(1)数词、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2)数量词可以重叠。

(3)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①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数。

例5:从3增加到

例6:“增加了100%”、“增加了一培”、“增加到两倍”。

②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减少到”。例7:

从20减至5:“减少了75%”、“减少了四分之三”、“减少到25%”、“减少到四分之一”。

当代词代替某类词的时候,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例8: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例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量词 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 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人。

和一群赤膊的人打架。 钟敲了十二下。

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那些环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二)词类:汉语虚词

副词类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父亲因为忙,本已说好不送我,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从天安门往里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对于上面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注意介词“对”、“对于”、“把”与后面对象的搭配。

例:书法艺术,对我真是一窍不通。

(是“书法艺术对我”,把“对”的对象搞错了)

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出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鸣。

助词 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荷塘,有些飒飒风响。

为什么呀? 注意“的”的正确使用。

她是本届奥运会上的我国的运动员的第一个摘取金牌的人。

(句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前三个)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呀,他什么时候……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三)词的意义:单义与多义,同义与反义

词的意义 特 点 辨析要点及示例

单义词 仅一个意义的词。 罗布泊(专有名称)元素(科技术语)

多义词 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基本义)②颜色重:深红

③久,时间长:深更半夜④程度高:深谋远虑

同义与反义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使用时注意辨析细微差别:

词义的轻重:注视、凝视(轻——重)

范围的大小:战役、战斗(大——小)

搭配的习惯:坚定(立场、方向、信仰)坚决(性格、意志、态度)

情感的褒贬:聪明、狡猾(褒——贬)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相反:对——错 真——假 相对:黑——白 大——小

多义词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老 (幼 少 小 嫩 新)

褒义、中性与贬义

褒义词 带有赞美、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 词的褒贬色彩有常用现象:

① 以反义词表达感情色彩:高尚——卑劣 谦逊——傲慢

② 同义却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赞扬——吹捧 领袖——头目

③ 成语表达感情色彩

独断专行——集思广益 敷衍塞责——全心全意

贬义词 带贬斥、轻蔑、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

中性词 不带褒贬色彩,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

注: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二、短语与单句

(一)短语

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特点 示例 注意要点 示例 分析

主谓 由表示被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组成(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1.配合得当:(1)合乎事理。 (2)合乎语言习惯。

2.使用简明。3.并列恰当。

例1:质量增加

(主语、谓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可说为“质量提高“或”数量增加“)

例2:发现困难

(动词、宾语配合不当,可说为“发现目标”或“克服困难”

例3:一支动听的歌声

(修饰语不符合所修饰对象特点,数量词“一支”不能修饰没有数量限制的“歌声”)

例4:非常笔直的路

(偏正短语修饰语堆砌累赘,“笔直”本身已包含了“非常”的程度)

例5:台灯和照明器材

(“照明器材”已包涵“台灯”,要注意并列的内容是否恰当)

例6:虚心接受、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

(应该是“征求”后才“接受”,并列动词的位置互调就合理了)

偏正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偏)定语+名词(正)(偏)状语+动词(正) 我的母亲

璀璨的珍珠 协调工作 无言以对 非常幽雅

动宾 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成分组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动词+宾语(谁、什么) 绽开笑脸

启迪心扉 敬畏自然

后补 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动词+补充形容词 打量一番

热极了

并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联合。 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观察研究 荒唐滑稽

注:理解①能识别具体语境中的短语类型。②能正确认识什么是句子成分。

应用①能应用短语正确造句。②能辨别并纠正一些常见的句子语病。

(二)句子成分与句子使用

名称 句子成分 句子使用

说明及符号 举 例 注意要点 病句示例

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1.成分搭配要合理。

2.句子结构要完整。

3.语序要合理。 例1:在将要惜别的一刻,三年来同学们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在我的耳边回响。(主语“愉快笑容”与谓语“回响”搭配错误)

例2:他的考试已经被录取了。

(应该是他“被录取”,主谓搭配不当)

例3:发稿后,赠送样本和稿酬。

(“稿酬”不是“赠送”的,动宾搭配不当)

例4:我国的石拱桥有持久的历史。

(应该是悠久的历史,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5:为国捐躯的人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主语是“人”,宾语却是“表现”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6:听了杨利伟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

(能做主语的“他”放到了“使”后面,使句子缺主语)

例7: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奔小康。

(“努力”干什么,没有说完,缺谓语)

例8: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

(“走”什么,没有说完,缺宾语)

例9:这是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修饰语之间语序不当)

例10: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知识,为她的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修饰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

谓语

— 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

~ 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时间、工具等

定语

() 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所属、性质、数量等。

补语

<> 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时间、处所、数量、时间等。 我惊恐<到了极点>

状语 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注: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单句由短语或单个词构成。掌握句子成分及句子主干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局面表达和修改病句。

(三)句子的用途

句子名称 表达特征 示 例

陈述句 陈述事情,用陈述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句号。

1.肯定的陈述:以“是”字句或一般肯定句式表示。

2.否定的陈述:以“不”、“没”、“没有”表示否定语气。

例1:他是鲁迅。 例2:他不是医生。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用疑问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

1.用“谁”“什么”“哪里”“怎样”“多少”“为什么”提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回答。

2.只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上疑问语调,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肯定或否定回答。

3.并列提出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4.以肯定否定相叠方式提问,要求作肯定或否定回答。

例3:你上哪去?例4:这是他的吗?

例5:你吃还是不吃?例6:你见没见过他?

祈使句 要求别人做或不做的句子。用祈使语调,书面表达上,语气强烈用叹号,语气较缓用句号。有表示要求和禁止两类。 例7:你出去!(要求类,表命令)

例8:不准说话!(禁止类)

感叹句 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用感叹语调,在书面用感叹号。

例9:啊!多乖的孩子!

例10:我进步了!

三、复句

(一)复句

名称 常用关联词语 示 例

并列复句 还,也,又,既……又……

不是……而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 ①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

②做,要靠想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递进复句 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甚至)

不但…反而(反倒),

…尚且…更… 尤其 ①这双手不但厚实,而且灵巧。

②他不但不生气,反倒佩服你。

选择复句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宁可…。   ①我不是今天走,就是明天走。

②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但是,可是,却,不过,然而, 尽管…可是… ①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②雨停了,可是天还是阴沉沉的。

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就。 因此,可见。 ①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

②你既然已经知道错了,就应该尽快解决。

假设复句 如果…就。 假如(倘,若)…那末(就)。

即使……也。 哪怕……也。 ①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能不攻自破。

②即使下雪,我也要去。

条件复句 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也(总)…。 ①只有靠自己亲自观察,才能知道实际情形。

②无论谁参加,我们都欢迎。

(二)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样的复句叫二重复句。

(三)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和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还有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

复句中关联词语使用常见错误 示 例

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做好工作

②缺少关联词 大学的门虽然难进,知识的门永远敝开着。

③错用关联词语 哥哥要去参军,妈妈同意,然而爸爸更加赞成。

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也要上山去砍柴。

注:[理解] 能识别复句类型,分析两重以内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关系。

[应用] ①能正确运用常见复句的关联词语造句。②能纠正复句的语病。

四、修辞

(一)常见的修辞格

类型 修辞格特点及示例 使用时注意要点 相近修辞格的比较

比喻 打比方,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格式:喻体+比喻体+本体

例1:(雨)像牛毛,像花针……(明喻)

例2: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暗喻)

例3: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借喻) 1.一般是用具体比抽象。

2.经常与比拟结合使用(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带“像”字的不都是比喻。(例: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比喻重“喻”是打比方。

拟人 把物当人写,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1: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拟人) 必须根据表达需要,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使比拟贴切自然。 拟人一般有表现人物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词语。

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

例1:他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要换一件衣服。(扩大夸张)

例2:一转眼已经六年了。(缩小夸张)

例3:我父亲的脸色早已煞白。(超前夸张) 1.必须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

2.经常与比喻结合使用。

(例:从化的荔枝多得像汪洋大海)

排比 排列起来的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注意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排列顺序

对偶 成对排列起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有正对、反对之分。

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

例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

反复 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连续反复、间隔反复两种。

例1:你在哪里啊,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连续反复)

例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间隔反复)

设问 并无疑问而故意提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

例: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自问自答。

2.与反问连用,一般以反问回答设问。

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能够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有否定形式表达肯定,肯定形式表达否定两种。

例1: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否定形式表达肯定)

例2: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 否定形式表达的是肯定意思;肯定形式表达的是否定意思。 设问与反问都是无疑而问,却有不同: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

(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1.语言表达要“简明”。

“简明”,就是表达要简要、明白。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把握事物要点,去掉多余的话。 例1:写文章要学会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不必要的话”也就是“啰嗦话”,重复多余)

②表达明了,不让对方误解。 例2:牧童牵着牛在吃草。(谁在吃草?牧童,还是牛?表达不清)

2.语言表达要“连贯”。

“连贯”,就是表达要明白、通畅。一个完整的意思,常常需要好几句话才能表达清楚,这就要注意把这些句子有序地连接贯通。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保持统一话题,使各句围绕一个***同的中心。 例1:原文: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有的树枝竟然被苹果压断了,而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

改文: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树枝竟然被压断了,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峻青《秋色赋》)

分析:原文第一分句主语是“果实”,后两分句的主语是“树枝”,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语气不如改文连贯。

②注意合理的句序。 例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

①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②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③但是,有的同学,甚至老师,对“基础”的了解往往偏于狭窄。

④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

⑤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

⑥书本知识又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教科书。

分析:正确的排列是:⑤③①④⑥②。⑤句提出“打好基础”的话题,③句围绕这话题提出存在问题,①④⑥②是对这个问题的逐层分析,显得逻辑条理清晰。

③注意语言的过渡、衔接和呼应。 例3:________,据说北方的一些城市,“广货”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A. 广东生意人的精明是全国有名的

B. 广东人的经商手法是全国有名的

C. 广东产品的优势是全国有名的

D. 广东的市场经济是全国有名的

分析:选择D项。注意与后面语境的“广货”、“抢手货”相响应

3.语言表达要“得体”。“得体”,即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注意场合。(庄重场合、轻松娱乐场合、工作场合及日常场合等) 例1:婉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路标:“陡坡,慢!”

分析:简明醒目,没有多余信息,符合蜿蜒曲折的复杂路面场合。

②注意对象(上级与下级,平辈、小辈与长辈,老朋友与新相识等) 例2: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给他说的话: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子交给我,我给你们点拨点拨。

分析:不得体,应为“请老师点拨一下”或“我们***同来斟酌斟酌”。

注1:[理解]①能在具体语境中识别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格。②了解语言表达时简单、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应用]①领会以上修辞格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②能根据需要用修辞格合理造句。③运用语言能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注2: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八年级下册知识短文《说话要简洁》、《说话要讲究方式》、《说话要看对象》《对联常识》,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