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关于关爱的散文分享,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爱空巢老人 勿令独居120XX年11月17日,中午,82岁的爷爷突发脑梗。
那天下午,我在某学校高二班有个文学讲座,事发的时候,父母出于我与校方已约定好多日不好突然有变,便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直到第二天一大早,妈妈才打电话给我。说爷爷在昨天准备做午饭的时候,突发脑梗,一个人摔倒在院中。幸得隔壁邻居听得爷爷尚且意识清醒之下的呼喊,才找人抱回家中,遂联系了爸爸和医院上班的姑姑,姑姑随救护车将爷爷接进医院急救。
这个消息于我来讲,实在是太意外,太突然了。前两天还回去一起吃饭,爷爷精神状态那么好,怎么会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一瞬间,仿佛晴天霹雳,电到了我的脑袋,我感觉一阵眩晕,心慌无措,泣不成声。听到我急切的哭声,妈妈说我情绪激动,打个车去医院吧,不要开车了。我靠着墙,拿着电话,告诉妈妈没事儿,然后我便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开车往医院赶。
我家距离爷爷所在的医院并不远,可我却心急如焚,每一个红绿灯都恨不能飞。
这一路上,奶奶离去前病重的过程历历在目,爷爷发病的日子,刚好是奶奶离开的六个月整,一天都不多。我难以想象爷爷一个人摔倒的情景,更不知道此刻情况如何。
等我急切的赶到医院的时候,爸爸,大爷,姑姑,所有家人都在,爷爷却在重症监护室,不能得见。
我站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外,抬头看着微亮的灯光照射着NICU几个字,生平从来没有任何时候,能比得过那一刻,想要看到爷爷的迫切。
我用手摸着ICU病房的玻璃门,我扶着墙,难抑心中的疼。可怜的爷爷,自从奶奶离开一个人就是逞能的坚强。一辈子不会做饭,却每天一个人独守那个大家大院,笨拙的为那一口吃。如今,却一个人摔倒在院中。是求生的渴望,让他在摔倒肢体不听使唤的情况下,大呼隔壁邻居。
幸亏,是摔倒在敞开着大门的院中;幸亏,隔壁邻居恰巧那时也在院中,及时听到呼叫;幸亏,那几天天气还不是特别冷,否则呢?
假如摔倒院中,隔壁家中无人,或有人也只是在屋里;假如摔倒家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又几天没有人回去;假如天气很冷,正如近日零下好几度,摔倒院中没有被及时救起……
虽说已是万幸,但正是那诸多的不堪设想,更加让我心痛难当。
直到今日,住院已近一个月的爷爷,都难见明显好转。想想爷爷之前那精神抖擞,穿戴讲究的样子,如今却是卧床难起,胃管流食。其实,说流食都是好的,多少天液体维持,近几日才凑合能进一点点米汤加些许牛奶而已。
发病不由人,或许无论跟谁在一起,在哪里,该发病的时候都无可阻挡。只是,我的内心始终涌动着无名的追悔,却又说不上来到底在懊悔些什么。只觉得似有芒刺在心,疼痛难言。
人人都有家,家家都有老。如何妥善照顾老人,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工作要糊口,确实也是分身乏术。有的老人,愿意听从子女安排,管你嫌弃与否,反正就跟子女在一起。而像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奶奶在的时候,更是不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现在奶奶走了,爷爷一个人,还是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就算发病不由人,但至少和子女在一起可以吃顿方便饭,不用一辈子不会做饭,八十多了压抑着沉痛的相思之苦,还要笨手笨脚的为张罗那顿饭而发愁。毕竟,子女儿孙再怎么抽空回去探望,回去做饭,也就是一餐两餐,终究还是免不了自己犯难。
住院的这些日子,爷爷每每说着想要好好吃口饭,想要吃个馒头喝碗粥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刀剐了一样生疼。一直以来,山珍海味也不是吃不起,可是家常便饭也无人做,又有什么用?
可怜的爷爷,你一定要好起来,就当是给所有人再多一次机会,定让你一日三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同时,也发自内心的呼吁看到此篇文字的朋友,如果你家有老人,无论多忙,请放在身边关照。
尤其空巢老人,虽说来日方长,那是于你而已。正因为来日方长,所以无论你想干什么都可以后置安排一下,而老人,却只有现在。于老人而言,什么都可以等,尽孝不能等。切莫让操劳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晚年孤寂凄苦。
关爱空巢老人,勿令独居。
给自己一点关爱2人生在世,我们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角色,我们为人子女、为人妻、为人夫、为人父母为人祖辈;在职场,为人下属、为人领导、为人同事……每个时期,随着角色的变化,我们从被人照顾到照顾别人,有时甚至在一种,混沌不清的理念里,来回穿梭,从而忽略了孰重孰轻这个简单的道理……
也许,在关爱晚辈和赡养长辈中不停的周旋,也许,在职场过于敬业,或许,在商海浸泡的太久……导致我们很少有时间关心自己,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于是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人呐!要学会自己关心自己。只有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去照顾他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给自己一点关爱,适当地给自己留一个空间,不要把自己变成陀螺,也不要把自己变得无所事事,早起晨练观彩霞;傍晚散步看夕阳;闲暇时,三五成群去踏青;爬山涉水看山川……这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关爱 !
给自己一点关爱,学会关心自己,对力不从心的事不要难为自己;无力挽回的局面不要太执著;凡事尽心就好,同时要学会“自己哄着自己玩”从生活中寻找美的东西,用手机拍拍草,照照花,朋友们周末的一次卡拉OK,简单的一场茶楼小聚,都足以让你开心!
给自己一点关爱,不攀不比过自己的日子,要知道:人比人逼死人,货比货就要扔;要知道粗茶淡饭,不亚于山珍海味;小小蜗居不次于豪华别墅;林中小路一样风清气爽;大山深处、清幽峡谷、同样让人心旷神怡,人生在世,磨难诸多,看开,想开,放下实为上策!
学会关爱自己,就要让自己接地气,在平淡的日子里用心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让锅碗瓢盆瓢交响乐在平淡的日子里演奏,让心不再纠结,情不再牵绊,揣一颗素心,守候着淡淡的光阴!
守候,真得无须幻想与等待,在时光的长河里,静赏光阴变迁,品尝一份美好,咀嚼一份苦涩,给自己一点温暖,给心灵一点慰藉……也许,多少年后,这些曾经的'过往,都会成为你回首往事的精彩片段!
学会关心自己,要明白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关键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忘却烦恼,从中寻找快乐。人其实就是一个“储物罐”空间十分有限,烦恼多一点,快乐就少一点,唯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你不可能遏制烦心事的产生,但是你可以用快乐去挤兑烦恼,快乐也是一点点聚集起来的,久而久之快乐的份额大了,烦恼就越来越少,这样才能享受快乐带来的幸福。
学会关爱自己,才能让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学会关爱自己,才能让生命更加莹润饱满。
关爱老人3中央电视台《我的父亲母亲》节目以及“为‘老年痴呆症’正名”活动,无不刺痛人心,让人心碎,让人肝肠寸断。
为一个疾病 “正名”,如此兴师动众,是否小题大作?令人深思。
一种病症的发生是人体生理的正常现象,也是一种自然规律,甚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无论怎么称呼,疾病还是疾病,症状也难以减轻或消除。也许,不同的叫法,给病人的心理暗示和感受不同,对疾病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对于“老年痴呆症”,恐怕还是微乎其微。
笔者完全赞成为此症更名,并同意大多数网友的意见,称其为“脑退化症”。理由:既顺口,又易懂,好理解,也贴合症状特点,更尊重了患者和家属,体现了人文关怀,符合中国国情。
鉴于“正名”活动尚未结束,笔者暂且仍以“老年痴呆症”称呼。
笔者对这一疾病虽缺乏真正了解,却也目睹过患者的症状,甚至接触过患者。其不幸遭遇,令人同情,令人怜悯,令人心酸。畏惧心理,难以名状。
然而,笔者认为:重要的不是为疾病“正名”,而是为了引起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尤其引起对“老年痴呆症”这一多发疾病人群的关爱,更引起国人对健康“第三杀手”的重视和防范。CCTV“正名”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有。
人生都必须经历“老年”这一自然阶段,人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尤其我国老龄潮已经袭来, “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未雨绸缪,关爱老人,关注“老年痴呆症”尤为重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防病治病,预防为主。
让我们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努力向上,勤于活动,勤于动脑,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乐享健康,乐享生活,乐享幸福,乐离天伦之乐。
让我们每一位年轻人,耐心细致,无微不至,关照老人,照料好人生的“两头”——幼年和老年。
让我们每一位健康人,多一分奉献,多一分关爱,处处为老人着想,处处为“疾呆症”患者着想,处处为弱势群体着想,多为他们提供方便。为了老年人安享晚年,不遗余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愿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就医条件、文化娱乐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现实 关爱学生4学校是什么?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育才会有理想和信仰;那么学校就应该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拒绝邪恶的场所。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2008年9月1日我被调到即将合班并校的漯河小学教书,记得我第一次走进二年级教室时学生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吧,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学校就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这种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一年。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他们很好奇的内容的学生。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快乐可以使人延年益寿,快乐可以使人青春永驻,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留下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试着在不经意间拣拾快乐,我们的生命道路上将会洒满阳光,我们的青春将不会流逝太快,所以,我们不要随便扔掉他人的快乐,也不要轻易去掉自己的快乐,每天把笑脸送给每个人,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好学生,那么,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将会是最美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