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只有郭沫若能够认出甲骨文,这是为什么呢?

只有郭沫若能够认出甲骨文,这是为什么呢?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后半期的文化领袖,他在诗歌、戏剧、散文、历史、考古等领域都有相当大的成就。在诗歌领域,他写下了中国新诗界开创性的著作——《女神》,他的《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上的街市》《星空》都是新诗领域著名的诗篇。在散文领域,他的《甲申三百年祭》《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科学的春天》等都堪称经典。在戏剧方面,他写下《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华》《武则天》《蔡文姬》等,在戏剧领域属于一流作家。在历史研究方面,他出版了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史稿》、《奴隶制时代》、《十批判书》等重要的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代表人物。

而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郭沫若也堪称第一。郭沫若(字鼎堂)和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在甲骨学领域并称为“甲骨四堂”。不过郭沫若最初并未研究甲骨文,他的甲骨文研究的特点是起步晚,但是起步高,成就大。郭沫若最早是学医的,1914年进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1919年弃医从文,在文学领域打下了一片天地。1926年,他又投笔从戎,加入了北伐战争的队伍。

1927年,蒋介石政变,郭沫若写下了传颂一时的讨伐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篇文章让郭沫若的名声再次大振,但是也遭到了蒋介石的通缉。1928年,他被迫流亡日本。在日本期间,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对郭沫若进行了严格的监视,在这样的环境下,郭沫若只能潜心进行学术研究。

郭沫若最初在日本是没钱买书的,他只有每天去书店借书看。不过,在图书馆他颇有收获。1928年6月,他在东京的书店看到王国维写下的《殷墟书契考释》,对于历史研究十分有兴趣的他注意到了,他认为研究这本书对研究历史有很大帮助。之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开始研究甲骨文,要知道,郭沫若对甲骨文是一个字也不认识,也没有人指导,他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为了养活生计,郭沫若在日本还经常写一些文章,或者搞点翻译等。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与东洋文库主任石田干之助联系,得到了两个月的阅读允许。就在这两个月,他几乎把中国考古学上发现甲骨文的记载全都翻阅了一遍,同时几乎拜访了日本所有的甲骨文收藏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年之间,他在甲骨文上就有了很大的成就。他在流亡日本的十年间不断地研究,写作,写下了《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书。据说他的《释支干》一篇是在发烧的时候写下来的。在吃饭的时候,他经常把骨片摆在饭桌上,让全家人一起来辨认。就这样,10年过去了,郭沫若已经成为了一代甲骨文研究大家。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郭沫若也回国领导文学界的战日运动。在陈布雷的游说下,蒋介石也撤销了对郭沫若的通缉令。1937年9月24日,蒋介石会见了郭沫若,并且询问了郭沫若甲骨文研究的事情。当时,郭沫若的甲骨文成就已经超越了文学成就了。郭沫若在晚年,又组织编撰了《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郭沫若虽然在人格上不怎么样,被称为“四大无耻文人”之一,鲁迅说他是“才子加流氓”。但是,抛开人品不论,郭沫若的学术攻陷是不能够被磨灭的。他后期创作了大量的附和、任务之作,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鲁迅对郭沫若是骂得多,但是郭沫若都一笑而过。1936年,鲁迅去世,郭沫若写下了“大哉鲁迅!鲁迅之前未有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