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1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外形,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

 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蝉)

 谜二:

 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

 (蝈蝈)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法)法布尔

 3、观察蝈蝈图片。

 4、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5、检查预习:课后生字词。

 扰乱哀鸣狩猎哀号喧嚣沉寂

 (mì)(cuàn)(jiéluè)(kù)(gōu)(yīnyǎ)(fēn)(zhōng)(wōjǜ)(zhuó)

 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篝火喑哑气氛螽斯莴苣啄(qián)(shǔn)(huì)(kuī)(tú)(tu)钳子吮取喙盔甲屠夫唾液

  二、整体感知

 1、精读文段,走近绿色蝈蝈。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声音特征、外表特征、习性)

 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教师明确速读方法:找中心句,抓关键词。

 板书: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食性---蝉

  三、小结:

 蝈蝈的生活习性------声音、食性、***居情况。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更胜一chóu()静mì()喧xiāo()lvè()夺夜色cāng()máng()

 2、请将横线处的文字替换成成语。

 a.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b、异常有力而又高又大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c、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d、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五、作业:

 1、抄写本课字词。

 2、熟读本文。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找到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明确: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明确: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明确:“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

 4、“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明确:“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二、品味语言

 ①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

 ②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

 狂热的狩猎者

 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进攻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蝈蝈称呼的变化:

 夜间捕蝉的蝈蝈——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作用:

 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更能表达

 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三、主题:

 这篇科学小品文,妙趣横生。作者观察细致,文笔细腻生动,文中的蝈蝈活灵活现,令人喜爱。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

  四、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

 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五、课文拓展:

 如果你也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你会怎么写呢?根据前面所学的文章,试着自己写一篇有关你最喜欢的动物的文章。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和《学案》上的相关习题。

 2、预习第24课。

  七、板书设计:

 蝈蝈——蝉(叫声)

 对比蝈蝈——鹰(捕食)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身材优美、苗条匀称”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是“人与自然”主题的第二单元,编写的五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有关优美词句。本文出自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教学本文,可通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文章既有对昆虫形象地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这种写作形式在以前的课文中从未有过,如何让学生正确的感悟呢?唯有让他们走进书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执教《绿色蝈蝈》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直面文本,与文本亲密接触,使学生充分了解蝈蝈习性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充分感受其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然后再次研读课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体现了语文的表达特点,不是片言只语,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语文学习中关注学生的感悟的这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语感,又培养了语文素养。

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2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二、整体感知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扰乱( ) 狩猎( ) 哀号( ) 喧嚣( ) 喑哑( )

 莴苣( ) 静谧( ) 篡夺( ) 劫掠( ) 酷爱( )

 妒忌( ) 窸窣作响( ) 吮取( ) 惊慌失措( )

 津津有味( ) 毫不犹豫( ) 喙( ) 篝火( )

 螽斯( ) 窃窃私语( ) 更胜一筹( ) 嗉( ) 囊(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思路提示: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通常会写哪些内容呢?一般情况下会从(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3)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来写。

  三、探究赏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的?

 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

 3.细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将蝈蝈的捕食特点写的惟妙惟肖?试举例说明。

 4.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二)语言品味

 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请仔细阅读后,画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味。

  四、积累迁移

 1.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描写。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写:

 2.本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它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你怎样看呢?学习本文后,谈谈本文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