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为:
生存或毁灭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更高尚的是,默默地承受暴君命运的毒箭,还是勇敢地面对世界的无尽苦难,在斗争中把他们一扫而光,死亡;睡眠;一切都结束了;如果在这个睡眠中,我们心中的痛苦,以及无数血肉的不可避免的打击,能够消失,那就是我们无法企及的结局。死亡;睡眠。
睡眠可能仍然在做梦;好吧,这就是障碍: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个腐烂的皮包,在那死寂的睡眠中,我们禁不住犹豫我们将要做什么梦。正因为如此,人们愿意长期受苦;愿意忍受世界的责骂和嘲笑;愿意忍受压迫者的羞辱;愿意忍受傲慢者的冷眼。
愿意忍受轻蔑爱情的痛苦,愿意忍受法律的延伸;愿意忍受官员的残暴;愿意忍受为他们辛勤工作的恶棍的蔑视。如果他只使用一把小刀,他会考虑自己的生活吗?谁愿意在疲惫的生活压力下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呻吟和汗水。
如果不是因为害怕神秘的国家,在未知的死亡之后,没有一个旅行者回来过,它混淆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愿意忍受现在的折磨,而不是飞到我们不知道的痛苦中去?
这样,我们都变成了懦夫,变成了决心的红热光辉,变成了谨慎思考的一层灰色,在这层灰色之下,伟大的事业将退却,失去行动的意义。
扩展资料: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翻译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
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
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百度百科-朱生豪
百度百科-哈姆雷特
百度百科-TO BE OR NOT TO BE (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