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三:烟雨江南
不知从何时起,我迷恋上了江南。
或许缘于我对戴望舒《雨巷》的喜欢:“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对于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一直向往;也或许是因为我们课本中有一篇《家乡的桥》,在备课时,我被江南水乡的一个个美丽的画面、一座座可爱的小桥、一条条清澈的流水、一排排古典的建筑深深迷恋。
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今生我一定要到江南看一看,亲自去领略她的风采、欣赏她的宁静、走近她的婉约、偶遇她的浪漫……
几年前,我终于如愿以偿,去了一趟乌镇,只可惜因为临时有变化,那次与乌镇匆匆别过,再也没有机会去过。
但是,乌镇的影子――一个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韵悠长的枕水小镇,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水乡的纯朴气息、那古镇的温婉多情,那雨巷的唯美梦境,那桥上的烟雨朦胧,都刻在了我那匆匆一瞥里。
我一直坚信:江南水乡,我还会再来的!
果然,今年夏天,我又一次有机会下了江南。
这次我和一个老同学金子结伴而行,第一站我陪金子去了她向往已久的“东方明珠”,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苏州,一个在苏州生活了十几年的好朋友昕昕负责给我们当“向导”。
那天,我们相约去了苏州有名的拙政园,天下着雨,我们打着雨伞随着人流走进园林。
雨中的拙政园有如持伞而过的江南少女,凌波微步,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韵 ,迎面向我们走来。
我曾经不止一次欣赏过杭州的西湖,若说杭州的西湖妙在天趣,那苏州的园林则贵在人工。
在一个不大的天地里,因地制宜,沿阜垒土,种植花木,建造亭榭,由此而出现多样且幽美的画面,从而达到了“不出城市而***获山林怡”的境界,这或许就是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之处。
漫步在全部用石头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我看到的是花繁草茂满园的华丽、是翠竹落英山石的雅致、是鱼戏绿波花浓的和谐、是出水芙蓉连天的古典……一阵接着一阵的大雨并没有影响我们欣赏园林的兴致,因为古色古香的拙政之园已经令我们深深地陶醉。
出了园林,好友引领我们来到了平江路。
我早就听说:到苏州不到平江路,就等于没来过苏州;到了苏州不到平江路,你就永远不会真正读懂苏州的味道。
漫步在雨中的平江路上,听好友用最甜美的声音给我们娓娓道来:“平江路是苏州一条历史最悠久的老街,全长1606米,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
早在南宋时期,平江路就已经是苏州城的主干道,在宋、元年间,苏州城亦称为平江城。
在苏州有句话,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
虽历经800年,平江路仍保留着原来的格局。
平江路是苏州城最有味道的一条街,这里有全苏州最有特色的小店铺和最有韵味的石板路。
在这里,你们还可以品尝到最具苏州特色的小吃。
原来平江路是一条依河而建的街,街旁的河就叫平江河。
沿街而行,可以看到与平江路相连的是很多小街巷,小巷内保留着老式民宅,很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
路上行车,河上摇船,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具有很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色。
聆听着好友的介绍,我们三人款款行走在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上,打着漂亮的花雨伞,走过一座又一座小桥,伴着小巷里酒家的吆喝,听昆曲、试旗袍、买苏绣……我们俨然已经融入了这美丽的苏州城,仿佛自己跟好友一样,成为了一名秀美的江南女子,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只是过往的游客。
晚饭时分,我们选择了一家有名的小吃店临窗而坐,品尝着苏州的小吃,诉说着高中后的别离,感慨着时间的飞逝,体味着相聚的喜悦。 ? 偶尔我看向窗外,欣赏着远处的一座座别致的小桥、一棵棵倒垂到河面上的柳树,倾听着流水的汩汩声,看许多小船穿行在灯火阑珊中……此刻,我的心是从未有过的宁静,最近因琐事而一直纠结着的心在放松中豁然开朗,神思也在欣欣然中恬淡。 ? 眼前一条小船缓缓行过,船夫一边划船一边用醇厚的声音唱着渔歌,是那样的怡然自得。 ? 船头坐着一位女子,一袭白色的长裙,一把淡蓝色的雨伞,美丽优雅的她遥望着前方,托腮沉思。 ? 她或许在静静地欣赏风景,或许沉醉于美丽的往事,或许在聆听流水的欢歌,或许在期待一次美丽的邂逅……恍惚间,宛如我就是那名女子,早已经迷失在这水乡里的万家灯火……
第二天,我们在闺蜜慧儿的陪伴下,来到了此次江南之行的最后一站――古镇西塘。
西塘比及其他几个水乡,最大的特点是几个多:桥多、弄堂多、走廊多,而期间河流穿梭于小镇之中,那种幽静感真的特别适合放松心情。
漫步在景区内,我发现最奇特的当属烟雨长廊,沿着河边近1000米,可以遮阳避雨。
其对面是一长排古民居,普遍不是很高,宁静中散发着沧桑,质朴中演绎着生活。
河边的老房子上都挂满了红灯笼,若是在夜间灯火通明时,每条游船上也都亮起红灯笼,当你坐船穿梭在小镇之中,聆听着流水的低吟、桨橹的浅唱,定会如入梦境一般。
路过著名的西园,园中景色幽美,花格游廊、楼台水榭、假山凉亭都别具风味。
西塘石弄既深又长,曲径而通幽;行至尽头,又豁然开朗。
触摸着石弄,你能感受它深沉的呼吸,你能听到它深远的述说,你能触及到它深厚的灵魂。
我们又来到古老的望仙桥,她见证着西塘的历史,桥与两岸的绿树,桥与静静的河流,桥与浓浓的江南水乡是那么浑然天成,相映生辉。
千年来,望仙桥就一直站在西塘水上,静观西塘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整整一天,我们或步行或乘船,徜徉在这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里。
蒙蒙烟雨洗净了西塘古镇的铅华,赋予了西塘古镇宁静、古朴、闲适、温婉……让西塘得以在千年之后,依然保持一颗纯朴、真实的心,坚持着它最初的原貌,它的古朴中没有丝毫商业的气息,它的淡泊中没有丝毫浮躁的影子。
西塘,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心,就在那不经意间,心就静了,心就醉了,心就被掳走了,于是我爱上了西塘……果真是“水墨千年镇,风韵醉西塘!”
这次江南之行,终于圆了我多年的水乡之梦,即使此生不再踏足,也终究没有了遗憾。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叫,火车缓缓启动,我的梦醒了!我告别了闺蜜,告别了水乡,告别了江南,当然,我也把自己对水乡深深的爱和深深的眷恋,都留在了江南……因为这里终究不属于我,我属于中原。
只是无数次,我仍旧会在梦里再回水乡,遇见那小桥流水、那粉墙黛瓦、那温婉古镇、那烟雨江南……
篇四:烟雨下扬州一直以来,扬州、瘦西湖是我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自从妹妹嫁到了扬州,这个梦就更是触手可及了。
暑期,我们一家三口乘坐从哈尔滨—上海的火车去扬州。一路的漫长旅途,人在车内,心已长了翅膀,飞出了窗外。孩子不时地问我:“妈妈,扬州美么?”“美。”我心不在焉的答着。暗自思忖着:扬州到底有多美呢?——终于到了南京。火车上了长江大桥,我第一次见到长江,江水滔滔、波澜壮阔。列车如游龙般在桥上疾驰着,江水迅速地向后倒退,这条曾经愁坏了千军万马的长江天险不一会儿就抛置脑后了,甚至你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它的样子。
我们的终点站是镇江,“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京口就是如今的镇江。车还没到站,手机已经频频作响,妹妹和妹夫早已等候多时了。火车缓缓驶进了镇江站。一下车就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热浪,妹妹在人流中向我们挥手。天涯咫尺,亲人们一朝相见都是喜不自胜。孩子雀跃着拉着老姨说着一路的见闻,一大家人前呼后拥地上了车。
妹夫开着车,跟老公天南海北地聊着。当然,聊的最多的还是扬州。我跟妹妹都情不自禁地打量着对方,几年没见面,都有了些变化,妹妹这几年生意做得很顺,人也更精神了。一路聊着,十多分钟就到了镇江渡口。车子开到了汽渡的船上,我们都站在船上。江面的风很大,江水在脚下汹涌澎湃着,人站在江上,嗅着江水的气息,感受着江的浩瀚,任凭江风吹乱了头发。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过了长江就是瓜洲。这个在我梦里出现多次的地方原来只是一个小镇,因千年古渡而扬名。据说,鉴真东渡日本就是从这里起航的。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游客寻幽探古的佳处。
过了瓜州便到了扬州,这个享誉盛名的美丽城市。烟雨楼台掩映,杨柳婀娜多姿。林间芳草凄迷,空气清新、沁人心脾,近观小桥流水,远望青山逶迤,道路两旁更是绿荫浓密,最不可思议的是就连树也开着花,有粉的,有白的……随风摇曳,风情万种,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如梦似幻,疑入瑶池仙境。我自幼生长在北方,不知道树也会开花,而且还开得这样美,一时甚觉稀罕。
翌日早饭后,我们准备出游了。第一站当然非著名的瘦西湖莫属。早就听说扬州的瘦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身临其境更觉美不胜收,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就是瘦西湖天然景色的生动写照。
杨柳婆娑,轻舟画舫,游人络绎不绝。我们租了一只小船,尽情地徜徉在山水之间:湖水波光粼粼,水里倒映着两岸亭台楼阁,暖风徐徐,凫雁游弋,鸳鸯戏水……好一副江南美景图,我们就在这梦幻般的画里游着,莫说前路坎坷,谁管将来如何。良辰美景,让人忘了所有烦恼和忧愁,只想着在这山水之间一直游荡下去……
走过那条长满法国梧桐的小街,一行人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园内琐窗朱户、绣帘半卷,琴室里筝弹流水,雅韵销魂;园后翠竹林蝉鸣阵阵,荷花池里芙蓉竞艳……孩子们一会儿追蝴蝶,一会看鸽子,玩兴正酣时,突然刮了一阵凉风,抬头望几朵乌云掠过,顷刻就下起了雨,雨点初还密集,慢慢变得稀疏成了牛毛细雨,大人孩子在雨中追逐嬉戏。江南的雨是这样的猝不及防却又常能给人带来意外之喜。不是么,雨中漫步、赏鱼难道不也是很浪漫的事吗?
过了莲性寺,已是丽日晴空了。这时过来一队游人,我们跟随其后,一路听导游小姐讲着瘦西湖的风景古迹、人文历史。须臾到了白塔,这座白塔可是有来历的。相传,乾隆皇帝游幸瘦西湖时,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开窗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原来这座白塔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根据北京白塔的图样,然后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在一夜之间制作而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这些盐商的确富有。然而这些财富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了取悦圣心,花这么大心思,以盐造塔,是不是太奢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