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西门名为安定。出安定门一箭之地是西稍门十字,梢者,远端也。十字端朝北,直到开远门,这段就是劳动南路。比之“安定”和“开元”的古雅,劳动南路这个充满了年代感的名称已大失古意。
像西安很多道路一样,经过了大拆大建之后,劳动南路俨然成为一条交通干道,繁华则繁华矣,但毫无意外地泯然于城市烦嚣之中。若说有什么与他处有异,则是在靠近开远门一端,路的西侧兀立着一处土木结构建筑孑遗,当是旧时四合院建筑的大门。它的四周用栏杆围住,被保护起来。搭眼看去,纵然时光的沧桑在屋檐门楣之间流转,却也并不破败。当下在稍微偏远一些的农村,偶尔还可以看到。只是土墙与木门,在霓虹闪烁之间孑然孤立,如同一位苍髯皓首的老者兀立于红男绿女之中,让人心生敬畏,也让人心生感慨。
既已被保护,则它一定有某种价值。只是对于城市建设,这种价值多少有些尴尬。尽管我相信这种保护决然出自决策者的善意——这总比野蛮的破坏要好。只是它过于孤独了:既没有围墙延展的开合,也没有庭院发展的纵深。冰冷的围栏一览无余地宣示着建设与保护之间的患得患失。
我远远看着它,脑海里架起一台全息投影仪——就像大片里一样,四周现代建筑纷纷倒下,继而消失。一片片被浸润的黛瓦,一块块棱角漫漶的青砖,一方方被水滴錾刻的础石,一枕枕写满了时光沧桑的`梁头椽木,都在被拆解的烟尘中一点点归复。草木重又在花坛中葱茏,画眉依然在廊下呢喃,老人手中的茶壶再次升腾起浓酽的茶香,孩子们欢畅的笑声重又盈满庭院。念兹在兹,旧屋主人会有怎样一种燕回廊下的感性体念?
对古旧院落的感情和怀念,于我而言,仅限于想象而非切身的体验。站在市井繁华之间,这种伤春悲秋般的愁绪多少有些无聊,何况我也早已习惯了经历了拆建后的城市带来的繁华和便利。“久入兰室不闻其香”,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久入茅厕不觉其臭”。不管大拆大建是香或是臭,我都没有意见发表——因为习惯了。可是留着那样一个建筑孑遗让人凭吊,纵然善意可嘉,却也徒增一些感叹罢了。
安定门外,去此处不远,一棵虬然古槐立于路中央。亦被严加保护,人车皆环绕而行。有生命的古槐,无生命的古建,犄角对立,述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