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在新华字典里的释义是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把劳动所得作为学习、生活费用。在我上小学时,学校常把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作为创收手段,而我总是那个最积极配合的学生。
我出生在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内,沙地就是故乡最明显的标志,和周围十里八乡的黄土地有着本质区别。沙地虽不肥沃,但天然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我们这里丰富的物产,有花生、大枣、西瓜、小麦等等。前三种物产不仅养育了世代沙窝人,更是沙窝人的骄傲,至少在我小时候是这样。
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也伴随着这些作物的收获季节开展,每天会专门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回家捡拾时令性的作物,学校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勤工俭学上交的数量和重量。但是每到勤工俭学的时候,我爸妈总是让我参加家里的生产劳动,不让我去捡拾别人家的,而且与我达成协议,绝对按照学校要求的重量给予我劳动的回报。
说心里话,我当时真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要求,因为我很愿意和同学们结伴捡拾,自由度更大。特别有趣的.是,如果赶上收花生的季节,我们一个巷子一茬同学还能在一起去挖老鼠洞,运气好的话,碰上勤奋的老鼠,一次就能获得大丰收,够交一季的了。
话说这老鼠够聪明的,在沙地里钻个深约两米的洞子,里边横竖还设置了三房六室的,偷了不少花生进去,再抓点干草盘窝,小日子过得挺好。但是碰上我们几个,老鼠们就惨了。我们几个轮流开挖,一小会儿就可以挖出横洞了,横洞里才是老鼠们的仓库,白花花的花生一个挨着一个,摆放得既整齐又瓷实。
为了不留死角,我们还会用“探撬”来回试探主洞的周围,听听声音,查明是否还有其它洞藏。花生挖出来后,最后该收拾老鼠了,一直挖到它的“卧室”,像老鼠这样的害虫,必须赶尽杀绝,收回喂猫。
最难挖的是白毫芽,大下午的,左手提着笼,右手拿着铲,翻沙梁,爬大坡,一颗一颗地铲,还得收拾干净,不然班主任会批评的。关键是白毫芽没分量,挖了半天看着挺多,上秤之后总是会失望。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我妈也帮我挖,挖了一蛇皮袋子,拿到学校上交,老师还当场表扬说,你是今年的勤工俭学标兵。
事实上,同学们都很喜欢勤工俭学,因为大家觉得至少可以不去学校。小孩爱玩是天性,一起玩更是求之不得。感谢勤工俭学给了我们一起玩耍的时间和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