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能力指的是什么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现代文阅读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现代文阅读能力可具体归纳为以下七点:
1.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阅读一般的记叙文,能理清层次,弄清思路,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语言特点和表现。
3.阅读一般的说明文,能理清层次,领会内容的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能分析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的特点及侧重点。
4.阅读一般的议论文,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能分析议论方法和方式。
5.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能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能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能领会文学语言的优美生动,即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能迅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所须的信息。
7.能充分运用注释及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 学生学不好语文的原因分析
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的理科好的学生经常抱怨语文难学,成绩提高难,答高分更难。每年中考,都会有一些数理化都学得不错的学生,因为语文的影响而没有升入理想中的重点高中。语文达到140分以上更是凤毛麟角。
在中考的各科目中,学生大多数不爱学语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存在语文是民族语言,不用怎么学都会的思想误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背东西,也不愿读书,加上历次考试数理化都能得高分,而语文却达不到高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感,所以对语文也提不起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有自己的特点。语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文章中承载着知识,记录着作者的经历,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反映着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它更强调理解与感知,而非记公式或者套公式就能做题。现代文阅读更是如此。一个语段阅读题一般5——7道,但是分值却能达到15——20分。每一道题考查一部分阅读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全文的理解程度,考查他们是否有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因此,语文的灵活性更大,开放性更强,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语文难以答高分。
另外,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并不是学了书本知识,就能学好语文。更何况中考语文考试已经将课外阅读作为阅读考查内容。所以,语文的学习又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难度。语文可以紧扣时代脉搏,可以与科技、文化、政治、历史、经典著作等等结合起来。学生语文学习的面很广,仅仅靠书本学习远远不够,特别是不能死学书本。不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孩子只靠背也学不好语文,或者说得不了高分。
我们大家都经历过中考、高考,知道这其中的酸辛。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而又能够得到高分,才是我们教师应当思考的。
语文素养的高低,小而言之,关系到孩子的命运,大而言之,关乎民族的素质。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高分学生,更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在这方面语文是重要的工具性学科。
三、 如何解决语文难学的问题?
我觉得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下手。经历了几届中考,我在教学中边教边思考,并坚持写教学后记,经过一个阶段后我试着总结一下自己的成功做法,渐渐地发现我竟然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方法,也不知道是否对大家有用,姑且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关键词:兴趣 技巧 训练 持之以恒
一、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对学科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1、 引领学生读课文,走进课本的世界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为学生展现的是无比生动的画卷,这里有山水风景花鸟虫鱼,这里有人间冷暖温情世界,这里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走进语文教科书,学生就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走进了神奇的科学世界、奇幻世界,课文带领学生在文海畅游,带领学生阅古览今。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教科书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培养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最简便易行的途径。教材中有很多适合朗读的材料,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高尔基的《海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透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笔下的世界。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读课文,带领学生走进课本的世界,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引领学生悟情境,走进作者的世界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课文,不只是学习文字,还要注意把握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读课文,学生可以和作者进行一种心理的交流,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也可以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当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发生***鸣时,学生就会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是非一般物质享受所能达到的。教材选编的课文,内容非常丰富,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具有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特点。然而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相比也有很大的跨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要讲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进而把握课文的主题。如学习《藤野先生》,引领学生了解鲁迅进化论思想如何形成的,特别是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学习《背影》,引领学生理解朱自清父亲当时的处境,更好地理解父爱。
3、教师创设情境,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轻松、活泼、有序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我们每个当老师的一种追求,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学生的学习自然是被动的。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给他们展示的舞台,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丹东十四中学在学习了东港小甸子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后,也开展了 “学案导学,分组联动”的教学模式研究。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个体学习转变为集体学习,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学生已经有了强烈的学习意识,教师的提问抑或学生主持的提问都是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
开展语文课前5分钟活动。主持人由学生担任,内容包括积累名言、故事、佳片赏析、演讲、读书心得等,也可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独立讲课。在活动前,老师对主持人进行一定地指导,让学生认真查找资料,备好课。舞台交给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已经点燃,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老师只有自已先学会,才能教会他人。为了让同学们喜欢自己的教学,他们深入挖掘教材。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诗词曲五首,我示范讲解了一首,然后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尝试让学生讲诗。老师给了他们机会,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如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一个小组使用了MP3,播放王菲的歌曲导入新课,受到同学的欢迎。另一个小组受到启发,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过零丁洋》的教学。这些平常老师教学采取的手段,小老师运用地也很灵活,下面的同学们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挖掘出来了。
“学案导学,分组联动”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为了小组的利益,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氛围空前高涨起来了。这些学来的经验在我的课堂上发挥了作用。学生每天都盼着上语文课。因为语文课上他们可以更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语文课堂气氛是轻松快乐的,阅读教学是充满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学生们怎能不爱学语文?
4、教师的激情感染,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生命力
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不同之处,就是他们的激情。他们的语言要抑扬顿挫,要随着教学内容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时而如微风拂过水面,时而如疾风骤雨,时而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水,时而如大雨滂沱白浪滔天。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也同样是一名读者,是阅读教学的参与者,是学生情感的扣动者。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可能是平静的。教师的范读是最集中的激情释放。十七中学的唐迪老师到七中交流时,我听过他的课,她喜欢范读,她能用她富于变化的语音语调把学生的心弦扣动,让学生身上的血液沸腾,感觉每个毛孔都仿佛被熨烫过似的。她给我的启发是语文老师就应当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你的才学会让学生爱屋及乌的,从而喜欢学习语文。
5、开拓阅读空间,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汲取力量
过去在七中任教时,学校给基础学年的学生安排校本课程——阅读课。阅读课设立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且给学生创造一个涉猎课外知识的机会。前面咱们说过,语文的外延很广阔,包括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的阅读。学生平日里很难挤出大段时间阅读名著,而且有的学生家中既没有藏书,也没有时间看书。所以利用好学校开设的阅读课,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大作文章。通过上阅读课,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培养学生安静读书的习惯,并教会他们做好读书笔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头脑储备就会丰富,语言就会变得丰富起来,阅读速度也会提上来,学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
到了十四中,学校领导提出了“文化立校,读书立人”的口号,班班都有书架,而且间周一次阅读课,每次课两个课时。学校新购大量的文质兼美的图书,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给学生“充电”。同时,班级的书架上也由同学捐献家中闲散的图书来充实。学生可以在午休前尽情浏览,广泛涉猎。这些做法,都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6、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将课内外学习衔接起来。
在七中,我们学校成立了绿风文学社,开办了校园广播站,办了学生自己的期刊。绿风文学社的社员有小记者的培训,报道校内新闻,特别是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学社有自己的广播——绿风之声,由学生撰稿、编辑、主持、播报。社员们积极地参加学社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将课内所学与实际结合起来,从某种角度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喜爱。
到了十四中学,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具规模。学生自由选课,组成兴趣小组,不仅是语文,其他学科都开设了第二课堂。我感觉第二课堂更加注重知识的拓展,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形式。它既是认识语言的过程,同时又是使用语言的过程,那么如何去提高阅读能力呢?
除了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外,还要突破教材局限,拓宽阅读领域,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老师应该指导并鼓励学生读各种各样的文章,凡是内容健康而又读得懂的都可以读,不可局限于课本。把阅读扩展到课外去,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去阅读。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课外文章,坚持看《新闻联播》,并且定期总结交流或者通过课前活动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使学生能在阅读交流中不断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有了兴趣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方面的专门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可能把潜能变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