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冰心《往事》之十四的全文是什么

冰心《往事》之十四的全文是什么

往事(一)之十四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每次和朋友们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一次和弟弟们在院子里乘凉,仰望天河,又谈到海。我想索性今夜彻底的谈一谈海,看词锋到何时为止,联想至何上为极。

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舟……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

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我不觉笑问,“这话怎讲!”

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正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一番话,带着画意,又是诗情,使我神往,使我微笑。

楫只在小椅子上,挨着我坐着,我抚着他,问,“你的话必是更好了,说出来让我们听听!”他本静静地听着,至此便抱着我的臂儿,笑道,“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

我肃然——涵用折扇轻轻的击他的手,笑说,“好一个小哲学家!”

涵道:“姊姊,该你说一说了。”我道,“好的都让你们说尽了——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

杰笑道,“我们不配做女神,也不要‘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我的话太乏味了,楫的头渐渐的从我臂上垂下去,我扶住了,回身轻轻地将他放在竹榻上。

涵忽然说:“也许是我看的书太少了,中国的诗里,咏海的真是不多;可惜这么一个古国,上下数千年,意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从诗人上,他们的谈锋便转移到别处去了——我只默默的守着楫坐着,刚才的那些话,只在我心中,反复地寻味——思想。

大海,以它的浩瀚、洪波,成为文学作品的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作家以同沧海、致大海、读沧海、唱大海为题,反复吟颂,留下了传世的篇章。大海,是冰心童年活动的舞台的布景:清晨,她“看见金盆似的朝日,从深黑色、浅灰色、鱼肚白色的云层里,忽然涌了上来,这时,太空轰鸣,浓金泼满了海面,泼满了诸天。”黄昏,她看见“银盘似的月亮,颤巍巍地捧出了水平,海面变成一道道一层层的,由浓墨而银灰,渐渐地漾成闪烁光明的一片”。她从小亲近了大海,爱恋了大海。她的作品,特别是诗和散文,喜欢以大海作为审美对象,抒情主体,创作了不少优美的篇章。其中写得最为集中、最璀璨的,要数《往事》之十四了。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同样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中,她创意出奇。她不是坐在海滨,观赏水平如镜的海景;她不是站在高山之颠,俯视波涛汹涌,浪花飞扬的海潮;她不是敞开胸襟,向大海倾诉心曲;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在院子里乘凉时,姐弟们的对话,为大海塑像。她笔下的艺术精灵,扇动着诗的翅膀,上天入地,纵情飞翔,召来了天河、新月、明星、海岛、海潮、帆舟、狂风、雷雨、怒涛、云霞、灯塔,装点她心目中海的女神,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摹她的丰姿。这艳如桃李,媚若霞彩,曳着白衣蓝裳,翩翩飞行于海波之上的海的女神,也许是从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神韵中脱化出来。但是与洛神相比,海的女神具有更宏大的气魄,霞光、海鸟都得听从她的驱遣,浩浩太空中的皎洁新月,居然成了她的头饰,渺渺银河上晶莹的繁星,竟也串为她的环佩。她驾驶着风车,奔驰在怒涛之上,她的一颦一笑,天地为之变色。没有细密的观察,没有丰富的想象,没有对大海深厚的爱,是不可能塑出具有惊人的美和喜怒哀乐的女神形象的。曹植通过洛神形象的刻划,表露对洛神的爱慕,抒发惆怅的情怀,冰心却从海的我神的轻柔的潇洒的丰姿中,悟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像海那样温柔而沉静,像海那样超绝而威严,像海那样既广博精深,又虚怀若谷。使文章的思想内涵得到升华。

作为一篇散文,不仅刻划了栩栩如生的海的女神形象,而且富有戏剧性。姐弟圈坐,仰望天河,笑语连声,表情各异,那一串串精采的对话,体现出三个弟弟不同的个性。尤其坐在椅子上的三弟楫,抱着姐姐的臂儿,笑说:“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活托出一个天真、机灵的儿童形象,容光照亮了舞台。夜色更深了,楫的头渐渐从臂上垂下去,姐姐轻轻地将他放在竹榻上,守护着他。在默默的动作中,流露出手足之至情,闪烁着戏剧的情趣。

文章的开头,两次提到嫌海太单调了,因此搁笔、默然无语,而以反复地寻味作结。启迪读者去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美、潜在的能量,又进一步扩展了文章内涵的容量和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