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给你说一下时代背景吧。
安徒生所在的19世纪的丹麦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处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中,
所以贫富差距很大,
穷人和富人的矛盾很尖锐。
——————————
下面这些是我帮你找的有关他的资料,
比如说客观方面,他曾经旅游各国,对他的创作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奥登塞一鞋匠家庭,1875年8月4日卒于哥本哈根。11岁时父亲病故,靠母亲为人洗衣维持生活。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父亲喜爱戏剧, 能够背诵不少莎士比亚的剧本,对安徒生有很大影响。1819年,为了能够学习舞台艺术,只身前往举目无亲的哥本哈根,得到一些热心人的帮助。但多次舞台实践表明他不适宜当演员,便尝试当一个歌唱家,又因一次重感冒损伤声带,只得完全放弃舞台生涯,开始学习剧本创作,也未获成功。1827年,他的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发表。此后开始创作诗歌、剧本、游记和散文。1829年《阿尔格岛漫游记》问世,受到文学界好评。同年4月,他的一部轻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剧院公演。1831~1833年,安徒生到德国和意大利旅行,回国后发表了诗集、游记、散文集和小说等。这些作品中,以取材意大利生活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最出色。它出版后不久,即被译成德文和英文。
安徒生经常在国内外旅行。到过挪威、瑞典、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发表了不少游记作品。使安徒生获得世界声誉的,是他的童话作品。从1835年春天发表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起,至1872年,他***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其中有讽刺皇帝愚蠢、昏庸和大臣们阿谀逢迎的《皇帝的新衣》,歌颂纯洁少女追求忠诚爱情的《海的女儿》,挖苦嘲笑皇帝、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的《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描写穷苦人悲惨生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看门人的儿子》以及反映他自己和母亲不幸遭遇和身世的《丑小鸭》和《她是一个废物》等。
安徒生童话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他的童话和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丹麦现实社会的矛盾,生活气息浓郁,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从取材看,安徒生的童话一部分取材于民间故事、歌谣和传说,而更大一部分是取材于实际生活,是他从人生和社会生活观察中独立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有寓言、故事和小说,其中许多艺术形象,如赤身裸体行进在大街上的皇帝、丑小鸭和拇指姑娘等都已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语言中的典故,有不少童话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芭蕾舞在世界各国放映和上演。
安徒生的童话虽是为“未来一代”创作的,但其涵意极为丰富深刻,也为成年人喜闻乐见。已被译成80多种语言。为了纪念这位作家,在他的家乡奥登塞建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收集和珍藏各国出版安徒生作品的各种版本。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穷人的悲惨生活。
在这时代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永远无法像你小时候那样,大人一说,头点得像拨浪鼓一样。
其实,上述两个学生的阅读感受早已经被学者们预料到——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童话的美国学者布鲁洛·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就认为,安徒生童话虽然美丽动人广受儿童欢迎,但是对儿童的精神帮助并不大。例如,《丑小鸭》可能引导儿童有错误的想象,希望自己属于另一高贵的种类;《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出世界是无情冷酷的,让人对现实充满沮丧。安徒生作品是否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在西方和中国都一直有争论,这点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以为重要的是,在语文教材是安徒生作品的最大传播渠道的情况下(毕竟,很多孩子只有通过课本接触安徒生),语文教师们——这个课堂上安徒生作品的重要诠释者,你们在今天应该如何教安徒生作品?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全集》,尽可能完整地了解、理解安徒生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不是仅仅“钻研”被删减得只剩“骨头”的课文(虽然因为篇幅原因,这种删减可以理解)。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在读出自己心中的安徒生,并大胆地和学生们讨论你的阅读印象和阅读感受,而不是搬来教参上的观点 “灌”给学生。例如,你大可以质疑《海的女儿》中为了爱情奉献一切的人鱼公主——如果你足够“女权主义”的话。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把安徒生当作自己身边活着的朋友,平等地和学生讨论一些人生观念,而不是用“伟大的童话作家”这样的字眼去吓唬孩子,让孩子们从此学会仰视。例如,我们可以用《丑小鸭》和学生讨论在艰难环境中如何保持自信,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的美德。哪怕是孩子的思维深度还无法到达,但安徒生作品的内蕴会在他心中埋下种子。
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安徒生童话能让人类变得更好,因为安徒生说过,Life itself is the most wonderful fairy tale(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童话故事)。
如果是这样,我以为是对安徒生的最好怀念,不管是否是他诞辰两百周年的纪念日。
如果是这样,即使到安徒生三百周年纪念日时,我们这些人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但安徒生还能鲜活地活在各国孩子的心中。
在安徒生众多的作品中,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了。早在1919年,《新青年》1月号上刊载了周作人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选为中小学语文教材,表现了它历久不衰的魅力。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作为一个阶级教育忆苦思甜的范本来读,被贴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标签,这不仅不符合作家创作这篇童话的本意,而且使得这个内涵丰富的童话变得简单化和概念化,削弱了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他写的这篇文章也能从他所处的时代反映出来,要进一步了解,就找找看作者的时代背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