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先生的一本散文作品集,于1991年首次发表于《上海文学》杂志。作品***收录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我的梦想》、《好运设计》***10余部部作品,被文学界公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散文之一。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他和众多知识青年一起踏上列车,自愿前往延安地区插队落户。他曾和当地的老乡一同辛苦地劳作,不久身体出现腰腿疼的疾病,改为当饲养员。
1971年,史铁生病情加重,行走出现困难,只得回京治病,就此结束了插队生涯。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当时史铁生21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遭此重大挫折,每天以轮椅踱步,也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内心非常苦闷。
就在这个时刻,史铁生与地坛相遇了,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地坛给了他一个心灵的栖息之所,成为连接他的内心与这个世界的纽带。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也是在这里,他开始思考“死亡”这个问题,并认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与地坛》至今已经发表30年,但其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被文章打动,引发了强烈持久的震撼、回味与思考。
我与史铁生先生的第一次邂逅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节选了《秋天的怀念》一文,在课堂上,老师先为我们朗诵了一遍,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老师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依然记得全班都为之动容。
第二次邂逅是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课本节选《我与地坛》片段。作者回忆自己刚双腿残废时,总是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地坛,其实给她母亲出了很大的难题。母亲知道儿子心中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她又担心他一人在那个荒僻的院子里整天在想些什么。
有这样一个细节,作者有一次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作者走时的姿势,望着作者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
只是在母亲猝然离世之后,作者才有余暇设想,当他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母亲是怎样的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人有时候只想静静的呆着,悲伤也成享受。
史铁生的遭遇无疑是不幸的,在20出头的年纪便双腿残疾,人生陷入了至暗时刻,他的内心肯定是焦灼与绝望的,但也给了他异于常人的细腻与感知,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在那样一个绝望的处境,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细致入微的照顾他的母亲无疑是伟大的。一方面要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一方面又要时刻关注儿子的心理,怕他想不开。子女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
作者独特的人生思考与对母亲深刻的怀念之情交织在一起,赋予了文章打动人心的力量,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