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冰心的生平,代表作,创作风格及写作背景是什么?

冰心的生平,代表作,创作风格及写作背景是什么?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悲君、婉莹、男人、冰心等, 1900年10月出生于福州隆普营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海军军官家 庭。当她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时,便跟随父母离开福州到山东烟台。 是烟台芝罘的海抚育了她, 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并赋予她海一般的性格。 儿时的冰心没有上过学堂,只在私塾里当个附读生, 但7岁的她已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与《 水浒传》。辛亥革命爆发前,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辞去海军军校校长的职务,全家回到福州, 冰心进了福建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1913年冰心随家到了北京并于次年考取教会学校北京贝满女子中 学,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科, 之后由于过多宣传工作她不得不"弃理从文"。 冰心是被五四运动的的热潮震上文学舞台的,自从在《晨报》 发表了题为"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的文章后,她陆续在《 燕大季刊》《生活》《小说月报》 等杂志上发表了120多种反映社会问题的文章、小说。 1923年,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 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及金钥匙奖同时得到去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深造 的机会。在美国就学期间,她以散文通讯的形式写下了《寄小读者》 ,并寄回国,告诉家人她在美国的所闻所见。 这些信件被公开出版后深受国内儿童的喜爱。毕业回国后, 她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冰心辗转于昆明、重庆,在各大学任教。 1952年与1955年冰心两度随赴印访问团到印度, 促进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冰心一直关心中国社会的发展, 直到年逾花甲,生病卧床还不忘写一些小短文反映社会问题。 冰心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作家和诗人, 而且是一位翻译成果颇丰的翻译家。 她一生的各个时期都没有离开翻译, 可以说冰心是在二十世纪初翻译文学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7岁时因给兵船上的士兵们讲《三国演义》 的故事得来许多林译小说,如《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 块肉余生述》, 10岁时从祖父的书架上捡起林纾先生译的法国作家小仲马写的《 茶花女遗事》看,后来,又寻来了严复译的英国名作家斯宾塞写的《 群学肄言》与穆勒写的《群已权界论》(见冰心全集,7:85)。 在繁忙地从事中国文学创作的同时, 她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翻译实践。冰心的翻译是双向的。 她不仅把一些中文的作品译成英语,而且也把外国作品译成中文。 早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 她就选择了翻译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方向,写了题为" 李易安词的翻译与编辑"的毕业论文。除此之外, 大部分译作都是英译汉, 她的第一部英汉翻译作品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1931年) 。1955年至1965年间是冰心的翻译高峰期, 她先后翻译了来自8个国家50多部作品,包括诗歌、诗剧、 民间故事、书信、小说、散文诗等7种形式, 这些作品几乎都源于东方国家,其中有纪伯伦的《沙与沫》( 1963年);泰戈尔的《吉檀迦利》(1955年)、《园丁集》 (1961年)、诗剧《暗室之王》《齐德拉》、书信《 孟加拉风光》,小说《喀布尔人》、《弃绝》等(1956年), 印度的穆·拉·安纳德的《石榴女王》;印度萨洛季妮· 奈都的诗选;加纳的以色列·卡甫·侯的诗歌"无题";美国尼姆· 威尔士的诗歌《古老的北京》;朝鲜元镇宽的诗歌《夜车的汽笛》; 马耳他总统安东·布蒂吉格的《燃灯者》;晚年, 她还与老伴吴文藻先生一起参加了《世界史》和《世界史纲》 的翻译工作。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