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原创散文大坑

原创散文大坑

“他的脑子装的全部是老人,就连春节也是在养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过。”女儿说。

 “妈妈年岁大,思乡情切,他为了帮助妈妈完成心愿,毅然放弃如日中天的火锅生意。”妻子说。

 “喂药、喂饭、擦身、抠屎、倒尿……俺们的亲儿子也没做到这样啊!”养老院的老人们说。

 一路走来,他的人生之路洒满了“孝道”的种子,最终开出了温馨的花朵……

 一、童心懂善良

 梁中出生在肇源县和平乡木头村,父母都是木头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从他牙牙学语的那天开始,父亲就教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梁中根本不懂《三字经》的真正含义,却高兴地拍着小手背诵得非常认真。父亲常对他说:“你是一棵小树,要茁壮成长,长出扭曲的枝杈就要修剪!”父亲用教学的方法开启着一颗童心。

 小梁中成长在一个九口之家的大家子里,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身体都不怎么好,特别是爷爷,有老寒腿病和肺心病,行走不方便,小梁中几乎成了爷爷的小拐仗,帮爷爷拿这拿那,整天陪伴在爷爷的身边。看爸爸给爷爷洗头洗脚,他就站在一边给爸爸递毛巾,慢慢地他都记在了心里。有时爸爸忙,他就笨拙地端盆水用小手给爷爷洗脚。

 那个年代,生产队里还都是大帮哄,只能靠爸妈在小学校教书挣点工分,一年到头分得的口粮都是有数量的。当时,哥哥和三个姐姐都在念书,家里孩子多吃的多,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顿饺子。八月份,麦子下来的时候,生产队每户按人口分给一斤一箩到底的黑面,妈妈就蒸上一锅馒头让一家子吃一顿,剩下的面就留着给爷爷奶奶做点好吃的。在家里,小梁中最小,爷爷奶奶都宠爱他,有点好吃的自然想着他,可懂事的小梁中常常把奶奶夹到他碗里好吃的再送回奶奶的碗里,并笑着说:“这是给奶奶的,小孩子不能吃!”

 有一次,妈妈给了他一个煮鸡蛋,让他偷着吃,别让哥哥姐姐们看见了,小梁中高兴地拿着这个鸡蛋在手里摆弄一会儿,突然跑进屋把鸡蛋举到爷奶奶爷面前:“给爷爷奶奶吃吧!”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地懂得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真正含义。当明白这个含义后,他常对爸爸说:“我一定做个善良的孩子,好好孝敬爷爷奶奶!”

 二、青年知孝道

 梁中八岁那年背着黄书包上了木头小学,因为爸妈是学校的老师,懂事的梁中从不给爸妈惹麻烦,他说:“如果我做错了事,爸妈不高兴不说,一定让爸妈很没脸面的,老师的孩子都犯错,还怎么教别的学生?”梁中心里揣着这种想法,所以,小学五年他从没惹过是非,每年都能捧回三好学生的奖状,爸妈就把这些奖状整整贴了一东墙,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自豪!

 有一次,正好是星期天,梁中正和小伙伴们在家大门外玩儿,过来一个乞讨的老人,小伙伴们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那位脏兮兮的老人而躲得远远的,梁中见老人又累又渴的样子,急忙跑过去扶老人坐在树墩上,问他是不是渴了饿了,老人点点头,于是,梁中飞快地跑进屋倒了一杯热水,又从碗架子里拿两个玉米面饼子乐颠颠地送到老人跟前说:“吃吧,吃饱了就回家吧!”

 老人颤抖地接过干粮和水,眼里盈满感激的泪花,嘴里不迭地说:“好人,好孩子,善良的孩子啊!”

 那时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不但行走不便,肺心病一年比一年加重,有时见爷爷整晚整晚的咳嗽睡不着觉,梁中就变着法给爷爷垫被子和枕头,找最好躺卧的姿势缓解咳嗽。早上临上学之前,他把爷爷的水杯装满,吃的药一样一样地从瓶子里分出来,再一包一包地包好,嘱咐爷爷到什么时间吃哪样药,还把痰盂清洗好摆在爷爷能够得到的地方。

 晚上一放学,他就急匆匆赶回家,照看爷爷。在梁中升高中的那年冬天,爷爷终没能熬过开春去世了,对爷爷有着深厚感情的梁中失落地天天坐在那里发呆。没多久,奶奶也因爷爷的走受到打击,得了脑血栓再没起来过。

 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他,亲人都相继离去,他幼小的心里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一定要珍惜爱自己的人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他成人后彻底悟懂了:孝道,本是善良的化身,二者原来是孪生姐妹。

 1988年梁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对父母而言,那可是光宗耀祖啊!三年的大学生涯,梁中顺利地毕业了,1991年梁中毕业后分配到县罐头厂工作。

 1993年,当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这个有思想、有智慧的男人再也按捺不住对创业的追求,他毅然决然地办理了停薪留职,与刚结婚一年的妻子王红英踏上了去往辽河盘锦的创业之路。

 三、创业诚为信

 梁中和妻子的姻缘真可谓是千里一线牵,经人介绍之后,二人一见钟情,红英第一眼见到梁中时,就被他的诚实所打动了,她认为梁中就是自己一辈子所依靠的那个男人。

 妻子王红英的娘家在盘锦,创业的路就选择到了盘锦。梁中手握六万元钱,考察了近一个月,终于选中了油田和地方的交界处,那里是火锅一条街,梁中认为,越是扎堆的地方越能赚到钱,可无论哪样美食,都是火锅店火拼的战场。1993年秋季,梁中在几十家的火锅海洋里一个猛子扎了进去。

 冬天被细雨笼罩得阴冷阴冷的,梁中的心情也很潮湿,火锅店开业整整两个月了,却很少有顾客前来光顾,梁中心急如焚。怎样让顾客认识并接受自己的小店?梁中走访观察发现,盘锦的出租车司机习惯凌晨两三点钟结伴就餐,而这时其它火锅店都已经打烊,如果延长营业时间,就给了他们一个选择自己这个火锅店的理由。他想,要在这里安身坐稳,就要吃别人不吃的苦,赚别人不稀罕赚的钱。为此,梁中坚持每天营业到凌晨三四点,每晚只能在店里拼起的两张椅子上睡上两三个小时。

 火锅店渐渐开始积累起了人气,梁中以能吃苦、讲诚信的精神和理念打开了一条通道,从4张桌子起步,一点点地扩大经营。只要走进他家火锅店的顾客,吃上一次,下次的脚步就不往别处迈了。顾客有的是奔他的信誉而来,有的是为他的谦和而来,最多的还是来吃他现宰的羊肉而来!

 梁中非常聪明,他能找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每天按日常的消费水准进食材,各种东西都用最新鲜的,比如最主要的.食材是羊肉,他按一天的定量宰羊,就是卖完了,也绝不用其它食材代替。靠着诚信和特色,渐渐地赢得了口碑。

 从此,他的火锅店开始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但无论生意怎么好,梁中没忘记初心,哪怕是大款包桌,他也绝不慢待普通的顾客。

 火锅店开业的第2年,梁中接到老家的电话,说父亲病重,当他连夜赶回去的时候,父亲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梁中与哥哥姐姐们安葬了父亲之后,他拉着母亲的手哭泣着说:“妈,给儿子点尽孝的机会吧,我的事业刚刚起步,有您陪伴在我的身边,我心里踏实!”母亲对老儿子一向偏爱有加,见梁中哀求的样子就应允了,但哥哥姐姐们却不同意母亲随他去,他就各个说服,阐明自己的想法,最后,哥哥姐姐们同意了母亲随他去盘锦生活。

 母亲的到来,确实给梁中的家带来一片祥和,妻子每天上班,回来还有口热乎饭吃,女儿整天黏着奶奶,一家子其乐融融的。

 火锅店里不管进啥稀罕东西,梁中就亲自做好给母亲送过去。有一天,店里买了上好的大龙虾,梁中一看虾都还活着,想想母亲在老家从来都没吃过,就动手用盐水和葱、姜、蒜丝煮上几只,煮好后,不顾店里有多忙,连跑带颠地给母亲送过去,坐在母亲对面,细心地剥去虾皮送进母亲嘴里,见母亲吃得津津有味,梁中笑得像个三岁的孩子。

 有了母亲的陪伴,梁中更加鼓起了干劲,火锅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他在那条街上彻底站稳了脚跟,以至于在以后火锅走向低谷的时候,几十家火锅店陆续倒闭了,而他的火锅店却依然红红火火的,这一干就是13年。

 四、陪母叶归根

 “忠儿,妈都这把年纪了,不想跟你在外漂泊了,妈想回老家!”

 母亲的一句呼唤,一下子唤醒了一个七尺男儿的心,梁中心理五味杂陈,那一夜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扪心自问:我是个孝顺的好儿子吗?母亲七十六岁了,跟随自己在外面生活,虽然衣食住行都还好,可母亲的心在木头村,她惦记着生她养她的那块故土,想那里的乡里乡亲,想吃家乡自家小菜园里的蔬菜。

 第二天,梁中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尽快处理目前的火锅店,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妻子王红英讲述一遍,爱人贤淑善良、通情达理,当年看重的就是梁中这颗善良而孝顺的心才嫁给他的,既然是夫妻,就该理解和支持他。但妻子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放下这里的火锅店,你回去做什么?总不能坐吃山空吧?确实,梁中为此事也很挠头,但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他对自己永远都是自信的。于是,梁中专程回了一趟老家木头村,十多年没回来,自然邻里乡亲走访走访,他发现有许多孤寡老人和一些因子女忙无力照顾的老人,成了乡里和子女们的大难题。一个意念像一股强劲的风在他脑海里刮起,他琢磨着,若能开一所养老院,即照顾了母亲,也解决了这些老人的生活难题,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又是一个辗转的侧夜难眠,一个宏伟的计划在梁中不惑之年诞生了!

 梁中做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只要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能做成做好,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人品!

 2013年春天,他关闭了辽河盘锦的火锅店,带着母亲和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当,回到了老家木头村。

 家里距离县城约有五公里的地方有个老房场,但四处全是一米多深的大坑,梁中就决定在这里建老年公寓,他认为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气还好,如果在这里打造成即养生又养老的一所公寓,母亲和老人们可以在优雅的环境里安度晚年了。那么,第一步梁中开始运土填坑。这个四处环坑的地方吞噬了3000多立方沙土,梁中像个讨米下锅人四处找土填坑,从春天垫到秋天,刹冷时,终于沉上沙,大坑变成了平地,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房场展现在梁中面前,他站在房场上开始设计养老院的房屋、布局、菜园、道路以及花草树木等等……

 转过年一开春,梁中开始大兴土木,进砖、沙石、水泥、木料等等,当两栋砖瓦结构的平房落成时,梁中人瘦了一大圈儿,紧接着又紧锣密鼓地装修、进床、安装有线电视等等。他必须抢在入冬前让老人们住进来,冬天对身体不佳的老人来说,如同过一道高耸的门槛。

 一切事物的成功与否都是给有准备、有开拓精神的人搭建通道的,“幸福家园老年公寓”在2015年10月1日正式开园了。

 从开业那天开始,有意向入住的老人能行走的亲自来考察,有的是子女来考察,梁中热心接待、解答,并把费用压缩到最低。不长时间就陆续入住了十几位老人。有位入住的老人叫刘桂兰,生活不能自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患此症的老人被称为“失智老人”,无法正常与他人沟通,梁中就像哄小孩子似地哄着老人吃饭,每顿饭都要花费许多时间。喂饭时总是先自己尝一尝烫不烫,害怕食物太热会给老人烫伤口腔粘膜。喂的时候还不能整勺整勺地喂,大约每次喂汤匙的三分之一,喂多就会流出来。他也尝试着让其他人给老人喂饭,而换了人之后,老人不配合,屡屡失败,老人不停地推开递到嘴边的勺子,就是勉强吃一口还吐出来。后来,这个艰巨的任务从此由他一个人承担。老人习惯了他,从不抵触,梁中说:“老人是信任了我,才吃我喂的饭。”

 有一个老人九十三岁了,叫杨桂花,公寓开业就住了进来,非常依赖梁中,什么东西都叫梁中去帮他买,要认梁中干儿子,在几个月的相处中,梁中和杨桂花的感情很深。一天晚上梁中发现老人不太正常,喘息急促,就赶紧打电话给老人的子女,子女们来了之后,梁中陪同子女把老人送到医院,经医生抢救老人心脏衰弱,已在死亡的边缘,梁中拉着老人的手,一个高大的汉子失声痛哭,子女们劝都劝不住,按常理本该是梁中安慰一下家属,结果那天反倒变成是家属安慰梁中了。

 这是从成立公寓以来梁中送走的第一个老人,梁中眼神中满是哀伤,他的声音低沉,“每当院里有老人去世,我的心就疼上好长一段时间……”

 梁中已融入到这些老人的生活和生命里。每天早上早饭一过,他开始每个房间走访,问问这问问那,把老人所需的药品一一地记在本子上,然后去街里买回来,再送到每个老人手里,一遍遍地叮嘱药的吃法,一天几次,饭前饭后服用。如果赶上一天没有东西去买的时候,梁中就会哄着老人们做做操、拍拍手,天气好的时候,领老人们出去晒晒太阳、散散步。对失智老人他手拉手地陪着,因为这样的老人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叫不出熟人的名字。但老人们认得他,只要有梁中在,老人们眼里的目光就是踏实的。

 今年80岁的田秀兰老人入住公寓已经二个多月了,老人如今脸色红润。因为瘫痪,刚一住进来的时候身上多处患上了褥疮,苦不堪言,儿女几乎放弃了治疗,送进来就是熬日子,梁中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到药店买来各种防治褥疮的药,每天按时清洗上药,一有时间就到老人房间替他翻身按摩,在梁中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的褥疮慢慢地结痂,现在已经完全好了,老人逢人便说:“梁中就是我的亲儿子!”

 在幸福家园老年公寓里,梁中的故事讲也讲不完,梁中是母亲的好儿子,更是公寓里老人们的好儿子!

 五、笔者小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朋友去幸福家园老年公寓看一位姐姐,姐姐热情地把我介绍给园长梁中,第一次相识,梁中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个子很高,长了一张宽厚大脸,笑的时候就让我联想到弥勒佛的笑脸,给我非常舒服的感觉。几次去公寓,老人们把我当成记者,都抢着和我说他们园长的故事,有位老妈妈拉着我的手说:“快让我说几句吧,我害怕没机会说了!”

 我听到许多梁中的感人事迹,如果不亲耳所听、亲眼所见,还真有点不相信。我被那些老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之声所打动了,也被梁中的大爱感动了!

 做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心里涌动着一股热流,如果不把梁中的故事写出来,似乎对不起多年来对文字的钟爱,于是,我决定写下这篇小文,把我几次采访梁中的点点滴滴汇集成文字。

 莎士比亚说:“爱,可以创造奇迹。”梁中的爱心,是春天里的一颗种子,洒向哪里,哪里就发芽、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