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假如我有九条命》,语言质朴,结构严谨,想像丰富,感情真挚。作者之所以去做“九条命”的假设,就是因为感觉自己仅有一条“命”太少了,诸多必做的事务没有办法应付过来。但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去假设自己有“九条命”,而不是“八条命”,也不是“七条命”呢?细细品味就可以知道,作者所假设的这“九条命”,完全是缘于九种情。
一条命为耐生活之情。之所以用“耐”,是因为生活中既有“千般惊扰”,又有“最烦的”事,而这“最烦的”事还必须去做,那当然就需要有“耐力”,就需要用“半条命”去应付。剩下的“半条命”还得用来“回信和开会”,这好像就不需要耐力了,其实不然,因为“回信”还要找到“相关的来信”,还要受“邻座的烟熏”,这没有相当的耐力也是办不到的。生活是作者人生的必需,他有这种耐力,就是缘于有生活之情。
一条命为孝父母之情。父亲年迈身残,岳母年迈身残,只有“情如半母”的姨母来支撑着自己的家,作者思尽为人子之孝,因此想要有一条命来做自己该做的事,尽自己该尽的义务。作者的这种情是他品质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因此情也就显得分外宝贵,这条“命”也显得分外有价值。
一条命为爱妻儿之情。作者这种爱妻儿的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歉疚之情,他自觉对妻子体贴得少,对女儿照顾得少,只有在心里“细加体会”爱妻的柔情,也只有在心里“默默怀念”可爱的女儿。有了这种亲情,才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因此作者才用一条命来陪伴她们。
一条命为念朋友之情。作者作为“新男人”,不想“遗世独立”,但他却有钱而“穷于时间”,于是便只能尽其心其力而为了,讲究一点策略,做到适可而止。但这种情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应该用一条命来做。
一条命为顾读书之情。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有古人的书,更有今人的书;加之作者还要用时间来写作,用精力来教书,那读书就更显紧张了。但是,读书是成就人生的必由路径,不读书也就没有了学问,也就没有了文人,也就没有了余光中。因此,作者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松读书一事,便将一条命交给心爱的书了。
一条命为重教书之情。文化是要传承的,但作者自觉“忙于外务,席不暇暖”,在教书方面有诸多不足之处,于是便思“经常与学生接触”,以“产生实效”了。作者在想办法教书,在想办法把书教好,他情愿为教书而投入自己的精力,这也说明教书育人是他非做不可的事,因此他才用一条命来做。作者这种竭力培养后人的精神是可钦可敬的。
一条命为思写作之情。作者酷爱写作,也在写作方面有很大成就。他之所以要用一条命来进行写作,一方面是因为爱,另一方面是因为写作“需要全神投入”。半心半意不能搞写作,三心二意更不能搞写作。作者用自己的体会和鲁本斯的事例说明了对待写作应该采取的方法与态度,而且在讲这些的时候,那种自豪与信心早已溢于言表。写作就是他的生命,用一条命来做理所应当。
一条命为慕旅行之情。作者深深仰慕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做法,更想付诸行动。而且他将自己与谢灵运和徐霞客并提,更见其志向。且余先生能与尤其有此喜好的太太在一起旅行,更是情趣流彩,令古今之人都艳羡称叹。这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用生命做下去。
一条命为恋恬淡之情。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有显要之名却不思显要之位,有超人之才却不具超人之欲。他深深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从从容容最可求。如此,人生才过得踏实而平稳。作者这种求实的精神,也就奠定了他成就事业的坚实基础。他用一条命来恋恬淡之情,充分表现了他长远的目光和不俗的志向。
九条命缘于九种情,一种情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由此可见余光中先生的心灵世界是如何多姿多彩,他的事业又是如何灿烂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