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风貌》,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2、《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新论》,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3、《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4、《因为世间有爱——简宛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月是故乡明》,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编,1995年1月版
2、《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主撰第五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3、《百年中华文学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4、《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1、《台湾现代派诗歌独特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1996年第5期转载
2、《都市小说的田园意趣——读〈孙爱玲文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增刊
3、《试论台湾本土诗人创作中的中国情绪》,《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4、《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
5、《女性主义文学的同路人——台湾言情文学二三谈》,学海2001年第3期
6、《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期
7、《“台湾的鲁迅”——赖和文化思想论》,《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3期
8、《论台湾新闺阁文对婚姻自主的诉求》,《东南学术》2002年第6期
9、《台湾女性主义小说中的性与政治》,《汕头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
10、《赖和与鲁迅》,《学海》2003年第5期
11、《赖和新诗的艺术成就》,《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第2期
12、《杨逵小说艺术辩》,《学海》2004年第6期
13、《〈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神魔化浅谈》,《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
14、《〈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主角谈》,《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3期
15、《神魔化的历史演义》,《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16、《中国属性与跨国精神——新移民文学浅谈》,《南方文坛》2007年第6期
17、《论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现代性与特殊性》,《台湾研究》2008年第2期
18、《“皇民文学”幌子下的文化选择和身份认同》,《台湾研究》2009年第4期
19、《论陈映真小说中的道德诉求》,《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0、《长三角地区曲艺的历史沿革》,《艺术百家》2010年第3期
21、《抗日归宗――台湾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台湾研究》2010年第3期
2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之我见》,《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忠孝公园?读后》,《文艺报》2002年1月17日第4版
2、《赖和是爱国者而而非分裂祖国的罪魁――驳斥台独分子的谎言》,《文艺报》2002年4月12日第4版
3、《论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爱》,《文艺报》2003年7月22日
4、《中国文学的复归运动》,《文艺报》2007年7月10日 1、《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与秦家琪合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0年第1期
2、《台湾女性文学举要》(与秦家琪合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年第2期
3、《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歌——读郭枫新诗一束》,《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3年第1期
4、《爱薇其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3年第2期
5、《文质相扶——张秀亚散文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4年第1期
6、《弗洛伊德主义和台湾现代派小说》,《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1期
7、《探索人生的存在意义——台湾现代派小说研究之二》,《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4期
8、《荟萃精华 锐意创新——评〈台港散文四十家〉》,《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第4期
9、《〈流火醉花〉揽胜》《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7年第4期
10、《初识刘济昆——读〈香港九七日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
11、《台湾女性主义文学的世界性与本土性》,《现代台湾研究》,2000年第1期
12、《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华文文学》2000年第2期
13、《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
14、《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华文文学》2001年第2期
15、《试论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表征 》,《镇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16、《试论台湾女性诗歌中的神话因素》,《诗刊》2002年6月号上半月刊
17、《略论台湾女诗人创作中的女性文体特征》,《华文文学》2002年第3期
18、《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婚姻自主的全新理解》,《现代台湾研究》2003年第4期
19、《“为大众”的文学语言观——论赖和对台湾话文的主张》,《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
20、《民族的脊梁――读台湾作家蓝博洲的〈晃马车之歌〉》,《江海纵横》2003年第5期
21、《论赖和新诗的思想内容》,《苏东学刊》2004年第3期
22、《殖民地的心声——论台湾“薄命诗人”杨华》,《华文文学》2004年第5期
23、《论“皇民文学”的本质及其表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4期
24、《论赖和的传统诗创作》,《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25、《“孤儿意识”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分析》,《华文文学》2005年第3期
26、《殖民者与殖民地旧文化的结盟——浅谈日据时期台湾的旧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第3期
27、《论吕赫若小说中的“审父”意识 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
28、《论赖和的传统诗创作》,《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29、《情牵半生》解读,《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第3期
30、《科学家的文学创作——读石家兴的〈牛顿来访〉》,《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
31、《双乡之爱——泰华文学特征浅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2、《重见人生有情天——读张纯英的新著〈天涯何处无芳菲〉》,《华文文学》2008年第3期
33、《新世纪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新走向》 论文,《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01期
34、《21世纪,走向中国就意味着走向世界——剧本〈中国创造〉浅析》,论文,《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第3期
35、《从散文集〈一方阳光〉看王鼎钧与兰陵 》,论文,《华文文学》2011年第5期 1、《现代的传统作家——谈聂华苓、於梨华、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文学——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增刊,1996年9月出版
2、《试论菲华文学的独特性》,《传承与拓展――菲律宾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3、《<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中的余光中研究》,《火浴的凤凰 恒在的缪斯――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4、《论赖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视野 新观察――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5、《台湾新文学与“五四”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6、《台湾女性主义小说的女性形象特征》,《永恒的文化记忆——第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7、《日文写作的中国属性——论杨逵小说的文化特质》,杨逵作品研讨会论文集,
台海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8、《启蒙精神的高扬—谈赖和的新文学理念》,《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1、《台湾现代派诗歌独特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1996年第5期转载
2、《角色转换: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经济自主的追求 》,《华文文学》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同年第8期转载
3、呼唤统一的盛会――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综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5期转载
4、《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0期转载
5、《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2期转载
6、《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2年第10期转载
7、《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期论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