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历史的体例

历史的体例

1.古代史书有哪几种体例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

2.史书有哪些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3.历史著作的体例主要有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

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

《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也可称为通史。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

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所以做不到第一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

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

4.我国史学的基本体例有哪些

史书常见体裁为纪传、编年二体,而可被视作史书滥觞的著作却不止这两种,譬如《尚书》、《逸周书》等,皆有极大记录历史价值,可视为最古之史书.《春秋左氏传》为编年体,记述鲁国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君,凡二百四十二年之历史.每编记年号,而后记此一年之内天下大事,故为编年体,以记事为要.《左传》以降,《史》、《汉》则为纪传体.史迁、孟坚以人物、家族为传,史官之笔由是而变,以记人为主,从此古代史书则以纪传体为主流,二千余年而不曾变.除却以上两种,如《通典》等书,则为典籍制度之书,亦为治史学之所用.通典之类典籍,堪为第三等史书体例.。

5.古代史书的体例一般分为几种

分为编年体与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编年体就是类似记流水帐,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哪里哪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编制的.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样按时间写过去就是编年体的典型。

编年体的史书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

纪传体始创于司马迁。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也就是说,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写作的一种体例。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是没有纪传体的,所有的史书都是编年体。中国的二十四史,全部都是以纪传体写作的。

纪事本末体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

6.各个著名史书的体例及简介

《左传》春秋末年 左丘明 编年体 例如:《曹刿论战》

《战国策》西汉 刘向 国别体 例如:《唐雎不辱使命》《触龙说赵太后》

《史记》纪传体通史 西汉 司马迁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例如:《陈涉世家》、《李将军列传》

《汉书》东汉 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刘宋时期 范晔 纪传体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纪传体国别史 例如:《隆中对》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长篇编年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