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随笔
南大港,这是一个从小就灌满了耳膜的名字。没有想到,活了四十年,直到现在才有机会来到这片热土。尽管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内心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在那一刻我的心里还是泛起了一丝波澜,我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的那个时刻。
一条沧石公路(即现在的307国道)连接起河北省东西两个方向,西起省会石家庄,东到黄骅沿海的歧口镇。而我所在的武强县几乎就处在这条沧石路的中点位置。因此从小的时候起,对于沧州黄骅我并不陌生,我总是听老人们谈论这个地方。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二伯和凤岭叔是生产队的拖拉机手,负责外出跑运输,那时候他们就是开着拖拉机到黄骅南大港农场往回拉苇子和盐。来回一趟得好几天的时间,回来后就听他们谈论这个叫“南大港”的地方,但是他们说过的那些奇闻异事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只是记住了这个“南大港”。
后来上初中学地理,多少对于南大港有所了解,知道天津有个“北大港”,黄骅有个“南大港”,还知道在渤海边上有个“大港油田”,有限的知识导致对这个地方有所偏见,认为这不过是一个荒僻的沿海农场,没有什么值得向往的景色吧!再加上遇不到机缘巧合,哪里找得到去南大港一游的机会呢?因此对于南大港,始终就不过是一个空泛的地理概念而已。
偶然一次看到已故著名诗人姚振函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1969年纪事:雪中南排河渡冰》,回忆的是老爷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接受再教育)的第一个春节,被派往南大港农场的24队,姚老当时与“来自北大、人大、南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的十几名文科毕业生在那里锄地,打草,打场,挖沟,干所有人力所能干的活”。那年春节后的正月十六,就到了按规定返回农场的日子。当时姚老“在黄骅汽车站刚下车,雪花就开始飘了。”姚老在这篇文章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和一个“二等”车主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便深深地为南大港当地的风土人情所吸引,于是就产生了有机会一定要到南大港去看看的愿望。
加入省散文学会以后,我又听说副会长张华北老师就是来自南大港,而且知道了张华北老师所有的名作名篇都是表现的南大港的这片“大洼”,经过详细阅读张华北老师的这些“大洼文学”代表作,我也对南大港的那片神奇的大洼充满了向往,更加坚定了我一定要到大洼去看一看的强烈感。
机会终于来了。2015年的散文学会年会选择在南大港湿地召开,不正是为我提供了一个圆梦南大港的良机吗?尽管因为琐事缠身,我没有能够跟随散文学会的采风队伍细致地静下心来好好地了解这片早就心驰神往的土地,但是利用颁奖结束的短暂时间,我还是和几位好友踏上了这片热土。
经过五六十年的开发,南大港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周边那些现代化的大中小城市相比,这里依然让人感受到它粗犷原始的一面。眼前到处是一片盐碱荒滩,虽然新栽植了不少的树木,但是看上去树木的长势并不乐观。也许这里根本就不适合种植树木,还是保持它原来的那种原生态的状况更好一点吧!走在并不宽阔的道路上,很难想象,我们是在通向南大港湿地核心区的路上,看起来在这条道路还不如那些乡村公路平整,更不如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小镇道路宽阔。走在这条荒凉的小路,四野都是低洼的土地,没有多大的水,这里的湿地似乎不算名副其实。看过了衡水湖这边的湿地水面,再来看南大港湿地,想象不出,这片广阔的“退海之地”在远古时代会是多么地荒蛮贫瘠!尽管它在发展,它在变化,它在梦想着成为渤海之滨的那颗明珠,但是我们宁愿它永远地保持目前这样的原始和粗放。
? 因为它是鸟的天堂,因为它是人类隔绝大海的一道天然屏障,更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自然的一面镜子。如果有一天它在人类面前消失,那么曾经退走的大海会宽恕人类吗?看着湿地上空的水鸟在自由的翱翔,它们在湿地里面产卵繁育后代,湿地就是它们的家园。人类虽然需要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但是决不能以牺牲湿地毁掉湿地作为代价。
湿地是地球之肾,这个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要不是有这片神奇的湿地,哪里会有沧州沿海那么多传奇的故事?自古以来,这里是徐福东渡的最后落脚之地,也是秦皇汉武拜谒大海驻跸停留的行宫所在。背依湿地,面朝大海,燕齐争霸,魏武挥鞭,多少帝王将相在这里纵横驰骋;沧狮吼天,啸聚大洼,林冲发配,柴进聚贤,多少才子佳人在这里挥毫泼墨。南大港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名人辈出的地方,黄骅烈士浴血荒滩,就是在这片大洼,神出鬼没与日寇周旋,救人民于水火,挽狂澜之既倒。
时代在发展,湿地不应该萎缩。与其事后去补救,还不如就让它继续保持那份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