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这句话出自文学家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想要理解这句话,可以结合苏东坡的人生轨迹来综合考虑。
当年,21岁的苏东坡凭借在科举考试中的绝佳表现,深得皇帝的宠爱,一路高升,44岁时顺利做到了“湖州知州”这样的二品文职(相当于湖州的最高长官),并作为皇帝宋神宗的亲信派遣至湖州,用以削弱节度使(掌握兵权的武将)在当地的权利。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苏东坡在上任“湖州知州”后不久便闯下大祸。
苏东坡在升任“湖州知州”一职后,为了表达对宋神宗的感谢,便写了一篇《湖州谢表》呈给宋神宗。其中提到了“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语句,本意是为了感谢宋神宗不嫌弃他年纪大,有重要的官职依然想着他。但是这几句话被乌台(宋代的监察机构)变相解读后,反而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刺向了苏东坡。
乌台认为,苏东坡的这几句话,是在讽刺皇帝没有给他更大的官职,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表现,宋神宗听到后怒不可遏,下令逮捕了苏东坡,这个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原本要被处以死刑,但是在王安石的力保之下,得以留住性命,被皇帝贬谪到了黄州,担任六品官职——黄州“团练副使”。
到达黄州以后,苏东坡从二品高官直接降为了六品小官,心中产生了强烈的落差感。因为是待罪之身,一言一行皆被当地官员监督,所以被当地官场孤立,无人敢与之来往。再加上担任的官职亦为虚职,根本没有办法为当地老百姓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一身才干无处施展,在万般无奈之下,苏东坡只好寄情于黄州的山水,用以宣泄内心的郁闷。
黄州有个地方叫赤壁。赤壁背依青山,面临长江,景色宜人,是苏东坡在黄州时期经常光顾的地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后赤壁赋》中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等千古名句,描述的就是赤壁美景,也就是这三部作品奠定了苏东坡唐宋八大家的地位,成就了苏东坡的举世美名。
贬谪黄州,让苏东坡遭受到了身心上的巨大伤害,但是正是这种伤害,让苏东坡越挫越勇,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政治抱负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因此,在黄州呆了三年之后,苏东坡再次被予以重用,一度做到”知贡举“等一品官职,成功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从苏东坡的人生轨迹看:是黄州,让苏东坡从一个普通文人变成了历史上的一大文豪;也是黄州,让苏东坡从一个北宋的普通官员变成了如今名流千史的著名爱国官员。无论是从文学地位还是政治仕途上,黄州对苏东坡的一生均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余秋雨说:黄州成全了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