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水经注》内容丰富,文采裴然。
读《水经注》
王春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我先后读过三遍。每一次阅读,都饶有兴味。
我是学历史的,研究历史,须懂一点历史地理,为此,我于上世纪80年代,读了中国历史地理名著《水经注》。研究历史,须懂一点文学,为此,我于退休后不久,把文笔绚丽的《水经注》又读了一遍。72岁时,忆及唐太宗给身边大臣讲过蜀王因贪而亡国的故事,这个故事《水经注》也写到了,为了重温《水经注》中记述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神话传说、文物古迹等,我将史学价值很高的《水经注》读了第三遍。
《水经注》作为历史地理著作,写到了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发生的地点。如:姜太公垂钓处,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处,张良会黄石公处,刘邦即位处,刘备三顾茅庐处,关羽斩颜良处,张飞遇害处,等等。书中既叙事件、故事,又写事件、故事发生地的环境,读来有真切感,犹如身临其境。读了《水经注》,回过头来重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当能加深对这些史书的理解。
《水经注》作为极富文学价值的一部著作,写景状物,辞藻丰赡华美,可以当作优美的散文作品来欣赏。如写阴山之下的军事要塞高阙:
“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峨然云举,望若阙焉。……故有高阙之名也。……汉元朔五年,卫青将十万人,败右贤王于高阙,即此处也。”
又如写砥柱至五户这一段黄河之水势:
“自砥柱以下,五户以上,其间一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高阙要塞的险峻,黄河水流的磅礴,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读到这些地方,不禁要击节称赏。
《水经注》作为历史著作,写到了1252条水道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建置沿革、历史事件与人物、神话传说、文物古迹等。很多事件、故事对今天的人们不无启发、教益。
《水经注》写到了蜀王因贪而亡国:
“来敏《本蜀论》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
秦惠王想灭蜀而不知道到蜀国怎么走,于是雕刻五头石牛,在每头石牛尾巴下挂黄金,说是石牛能拉黄金。蜀王贪图黄金,派五力士将石牛拉回蜀国。沿着石牛走的路,秦兵灭了蜀国,唐太宗给大臣讲反贪,特地讲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仍值得今天的人们牢牢记取。
《水经注》写到益州时,引用了汉献帝时左中郎将李固的一封信:
“……故李固《与弟圄书》曰:‘固今年五十七,鬓发已白,所谓容身而游,满腹而去。周观天下,独未见益州耳。昔严夫子常言:“经有五,涉其四。州有九,游其八。”欲类此子矣。’”
“容身而游”,“满腹而去”,典出《淮南子》,意为只求有存身之处,只求填饱肚子。严夫子即严忌,原姓庄,因避汉明帝讳,改姓严。严忌乃游说之士,以文辩著称,有“五经涉其四,九州游其八”之语。他称得上“行万里路”的典范。李固想学严忌,把九州中唯一没有去过的益州游一下。李固“容身而游,满腹而去”的达观的生活态度,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