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十二月十五日

十二月十五日

袁枚 十二月十五日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及注释

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1、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更(gēng)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2、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3、后两句是说:把灯吹灭后,因为窗外有月亮,又有雪光映射,所以窗子里面反而显得更加明亮了。

赏析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陶渊明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译文及注释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1、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癸卯,天干地支之一。从弟:堂弟。敬远:即陶敬远,陶渊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迹不详,据陶渊明的《祭从弟敬远文》可知,其人逝世于义熙七年(411年),年纪不过三十刚出头(年甫过立)。他比陶渊明大约要小十五六岁。

2、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3、邈(miǎo):远。世:指世俗,官场。绝:断绝往来。

4、顾盼:犹言看顾、眷顾。莫:没有人。

5、荆扉(fēi):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6、翳翳(y):阴暗的样子。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7、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希:少。《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声曰希。

8、皓(ho)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皓:白,明。

9、劲气:猛烈的寒气。

10、箪(dān)瓢句:意思是说,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也很难得,我(们)箪瓢常空,无食可陈于面前。箪瓢:即箪食瓢饮。箪:竹编的盛饭容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指孔子学生颜回。谢:辞绝。屡:经常。设:陈设。

11、萧索:萧条,冷落。空宇:空荡荡的房屋。形容一无所有。

12、了无:一点也没有。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13、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14、谬(mi):误,谦辞。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5、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苟:如果。由:沿看,遵循。

16、栖迟:游息,指隐居。《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讵(j):岂。

17、一言外:一言之外。一言:指上面四句话。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

18、契(q):契合,指志同道合。别:识别。

赏析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借赠堂弟陶敬远以自抒情怀,用了许多笔墨写作者自己在衡门之下饥寒交迫的苦况,发出了了无一可悦的慨叹,但作者仍表示决心躬耕固穷节。全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而俱以情渗透其中,且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深具深厚醇美之意境和松柏劲直之气节。

苏轼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作者:苏轼

原文: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1、原题: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2、泗州:安徽泗县。

3、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4、洛:安徽洛河。

5、蓼茸:蓼菜嫩芽。

6、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上片写山行俯瞰所见,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山野风味盎然。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纪游词,是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

卢仝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

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

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

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

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两妹日长成,双鬟将及人。

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

今来识离恨,掩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同居虽渐惯,见人犹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乡甘水食。

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